【實錘】24萬拍來的“清代手鐲”,卻是【假貨】!

弘揚“真”、“善”、“美”系列揭秘!

【實錘】24萬拍來的“清代手鐲”,卻是【假貨】!

網傳24萬拍賣的清代手鐲假貨

【實錘】24萬拍來的“清代手鐲”,卻是【假貨】!

收藏市場步步驚心啊!!其實“老翡翠”市場更是步步陷阱。

搞了三十多年收藏的畫家沈女士在2011年春拍會上,從南京十竹齋拍賣公司花了將近24萬元拍回一件清代翡翠手鐲。拿到一家機構檢驗,竟是十足的假貨。

鑑定證書顯示,這件所謂的古董A貨翡翠,不僅不是古董,還是處理品。“是行業中俗稱的‘B+C’貨,經過充膠和著色處理過的。”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南京大學珠寶產品質量檢驗站專家張學雲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造假者選取普通的翡翠底料打磨成手鐲,經強酸浸泡一段時間,可以泡掉天然的雜質;然後在空隙中加入透明的“膠”,使其質地通透;再通過熱處理、人工上色,手鐲就有了黃、綠兩種顏色。如此這般,一個普通的灰白底色手鐲,就變成了A貨手鐲。

從5萬多拍到20多萬

十竹齋號稱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據瞭解,2004年,經南京市文物公司授權,十竹齋拍賣有限公司成立。

沈女士的丈夫說,“我和愛人搞書畫收藏已有三十多年,與十竹齋合作也有近十年。2011年的春拍是第一次涉足翡翠製品領域。當天拍這件手鐲的還有兩對夫妻,因為妻子喜歡,我就一路舉牌,從拍賣底價為5萬-7萬元加價到21萬元拍下,加上付給拍賣行的佣金,共計花費近24萬元。當時發現‘清·翠手鐲’沒有證書,十竹齋的肖經理向我保證,來源很可靠。出於信任,就沒有放在心上。”

得知是贗品的沈女士大吃一驚,立即聯繫賣家要求退貨。然而拍賣行拒絕了她,理由是《拍賣規則》上寫明“本公司對拍賣品的真偽及品質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競買人及其代理人應親自審看拍賣品原物,對自己競投某拍賣品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北京博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巴經理認為,免責條款只適用於那些難以辨明真偽的範疇。翡翠等珠寶類製品既然有國家標準,是能夠而且應當保真的,此時再提免責條款,就有濫用之嫌。

市場亂象橫生 收藏步步驚心

中國收藏家協會特邀顧問、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會長徐湖平表示,如今的藝術品收藏和拍賣市場只能用四個字概括亂象橫生。

首先,專家靠不住。從“金縷玉衣”到“漢代玉凳”,如此驚天騙局中涉及的專家往往都是權威,然而為何普通人都具備的常識,這些專家卻“渾然不覺”?

其次,證書靠不住。收費的藝術品鑑定證書已經氾濫成災,一些鑑定機構、鑑定中心為了能夠收取費用,一般都鼓勵文物、藝術品收藏者以及投資人提供鑑定證書,然而真偽卻無法保證。

第三,拍賣公司靠不住。從私人古玩商手中買東西不靠譜很正常,理應相對比較穩妥的拍賣行、畫廊卻也屢次身陷假拍、拍假的風波,令投資收藏者越發無所適從。

什麼都不靠譜,一個不當心就只能認栽。為何在藝術品收藏投資領域陷阱頻現、步步驚心?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微博)認為,藝術品市場驚人的利益、不斷湧現的財富神話無疑是重要原因。然而,經年累月下來,真品、精品往往早已“名花有主”,民間玩家光靠“撿漏”已無法滿足。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拍賣機構與造假者勾結日益密切,逐步形成了完整造假、拍假一條龍。他們有成熟的造假技術,能騙過高科技檢測手段;他們能給贗品編造出離奇的故事,從而身價百倍;他們能請頂級專家出鑑定證書,指鹿為馬……

什麼靠譜?

【必佩】——誠信、嚴謹、專業、敏銳

帶你走上尋美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