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魚池過濾

咳咳,上一篇寫過濾的文,確實有點單薄了。被朋友看出來了,哈哈。

說起來,當時註冊這個頭條號,初衷是想更好的提供給大家水族知識彙總,給伸手黨提供一站式服務。怎奈現實還是比較無奈的,工作很忙,比996還要慘,最近基本24小時待命。看到朋友們的點贊,跟期許,又打了雞血一般,開始熬夜碼一篇。

再談魚池過濾

養魚是一種興趣愛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養魚更多時候是為了養眼、養習慣、養心態。水清魚靚、魚水相得是我們的追求。

再談魚池過濾

說起過濾,其實也有不用過濾的古法養魚,在古代,沒有過濾設備,通常都是用木海,瓦缸,石槽,瓷缸,來養魚,人們通過藻類控制水中雜質,再通過換水來調節水質。

這種小的容器跟低氧環境,限制了魚的活動,魚經過千百年來的進化適應,造就了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國粹——金魚。

再談魚池過濾

現在來看,古法養魚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困水,換水,吸底,像我這樣的懶人,很難堅持下去。也不適合養大型魚類,比如錦鯉。

國外來說,歐美在魚池過濾上比較重視物理,經常能看到老外把過濾獨立於池外,把汙水廠用的自動沖洗轉鼓濾篩,安裝在水處理前端,再增加生化,爆氧,殺菌殺藻等設備。

再談魚池過濾

(看這張圖,發現老外的動手能力也是蠻強,噸桶改的過濾,濾篩,飲料瓶蓋充當k1濾材,也是蠻有才的。)

看了下國外幾個知名品牌的魚池處理設備,離子靜電濾芯,臭氧除菌發生器,蛋白分離機,各種高科技字眼層出不窮。但是看了下價格,心裡還是默唸了三遍,臥槽。

日本做過濾注重生化,現在研發的類似沙缸的強制過濾機,集生化、過濾於一體,還是可以借鑑的。

再談魚池過濾

順序:池→泵過濾器→泵→強制過濾機→池

快速反向沖洗,國內已經有朋友拿沙缸過濾改裝出類似的強制過濾,看效果還可以。體積小佔地少,適合寸土寸金的地方使用。

再談魚池過濾
再談魚池過濾

(感謝by1801工程師,供圖)

再談魚池過濾

我們再說一說我們常見的側濾溢流式魚池過濾,當然還可以加滴流。還是想發一位朋友的圖,這位朋友處心積慮做的過濾也是沒誰了。

再談魚池過濾
再談魚池過濾

(感謝mr魚,供圖,一切以過濾為重!)

再談魚池過濾

很直觀的,就能看到圖中三個大桶沉澱,桶底用混凝土做成漏斗狀,用來收集雜質。

沉澱不作為,魚病常纏身。

沉澱倉水流太急,或者沉澱倉太小,沉澱倉沉澱不出汙物,毛刷,生化倉掛滿雜質,清理跟不上,再加上養魚密度把握不好,導致各種魚病纏身,病急亂投醫,下藥加鹽,搞不好一池魚就翻了肚皮。所以有條件,多做一個沉澱倉,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再談魚池過濾

流量適中,雜質能得到有效沉澱,硝化細菌能充分處理水中有害毒素。

最後,之所以發各位大神的手工製作的過濾,其實還是想給大家一個思路,畢竟現在各種東西只要跟水族沾邊,就溢價不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再談魚池過濾

喜歡了才能堅持,堅持了才能養好魚。很多時候養魚就像打怪升級,經歷過各種失敗成功,更瞭解,才會更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