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蘇力:社會轉型與中國法治

5月9日下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邀請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蘇力為學員們作《社會轉型與中國法治》專題報告。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講座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為朱蘇力頒發了“客座教授”證書。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朱蘇力認為,法治是一種有序的社會生活狀態,它不僅指被寫成文字的法律規則,還包括法律規則得到的普遍遵從,且更多的是自覺或下意識地遵從。

朱蘇力介紹,傳統中國是以農耕文明為核心的多種文明交織的超級大國,形成了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法治”。直至1840年,中國人意識到原有社會體系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開始追求現代化法制體系。

朱蘇力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的變革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保障權利和財產安全等方面要求更多完備的法律,也要求社會形成一系列有利於市場經濟的非正式規則,其中包括行業規範和社會倫理。

朱蘇力認為,儘管法治是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但中國的法治同時面臨改革發展所帶來的問題的挑戰。他說,法治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也必須同其他核心價值兼容和協調。如何在改革中形成和確立法治、在城鄉差異中保證法律接地氣、在多民族國家保證法治的統一與靈活性等,都是需要考量與權衡的重大議題。

朱蘇力指出,國家統一、執政黨堅強而審慎領導、普遍公民概念形成以及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是中國法治走向成熟的基本條件。他認為,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現代法治的前景光明,但也需要全社會的明智、理性。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中央社院第41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第四期新疆中青年愛國宗教人士培訓班,2019年重慶社院《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專題培訓班,中國藏學研究中心青年幹部培訓班,成都佛教界代表人士研修班,境外藏胞工作幹部培訓班的學員以及學院部分教職工參加了講座。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朱蘇力,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大法學院天元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出版過個人獨著《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送法下鄉》、《道路通向城市》、《法律與文學》、《大國憲制》等10多部,譯著《法理學問題》等10餘部,獨著論文250餘篇。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中新社對本次報告進行了報道:

名家讲座|朱苏力: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

學者:法治是中國社會核心價值之一

前景光明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王捷先 夏守智)“國家統一、執政黨堅強而審慎領導、普遍公民概念形成以及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是中國法治走向成熟的基本條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蘇力9日在北京指出,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現代法治的前景光明,但也需要全社會的明智、理性。

當日,朱蘇力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開展一場題為“社會轉型與中國法治”的講座。他介紹,傳統中國是以農耕文明為核心的多種文明交織的超級大國,在此經濟基礎上形成了小農經濟基礎上的“法治”。直至1840年,中國人意識到原有社會體系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開始追求現代化法制體系。

朱蘇力認為,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的變革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保障權利和財產安全等方面要求更多完備的法律,也要求社會形成一系列有利於市場經濟的非正式規則,其中包括行業規範和社會倫理。

他同時表示,儘管法治是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但也面臨改革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問題。法治是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也必須同其他核心價值兼容和協調。

朱蘇力談到,如何在改革中形成和確立法治、在城鄉差異中保證法律接地氣、在多民族國家保證法治的統一與靈活性等,都是需要考量與權衡的重大議題。

熱文推薦

【重磅】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學院工作條例》

全國社院負責人齊聚北京學習《條例》

潘岳: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我的朋友圈有你,真好!(二)

聽說這些中小企業家們正在集體閉關?

今夜你最閃亮:中央社院舉辦學員聯歡晚會

“有朋自遠方來”,我在故宮等你……

中央社院、《詩刊》舉辦“中華詩詞復興論壇”

2019年首場學員論壇精彩發言集錦

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訪往屆學員趙朔

中央社院春季開學:全面貫徹《條例》

國考3800多人報考的崗位是個什麼地方?

回眸:第40期民主黨派幹部培訓班成果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