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日前,國家信訪局與新華網聯合推出【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系列節目第六期,邀請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信訪局局長李雅林和全國“最美信訪幹部”、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可園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張海威參加訪談。一起來聽聽他們在信訪工作中有哪些經驗做法和感人故事吧!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李局長,首先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省的信訪工作情況。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毗鄰港澳,對外開放程度高,信訪問題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經濟較發達區域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及農村農業等領域;信訪形勢與經濟走勢關係緊密,經濟社會發展往往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近幾年房地產、金融等領域信訪問題都比較多。另外,涉港澳信訪問題和外來人員跨區域信訪問題也比較突出。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全省信訪工作逐步向理念轉變、重心轉移、機制轉換、成果轉化的良好方向發展,信訪形勢總體呈現出總量平穩、結構向好、秩序可控的良好狀態。整體情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法治信訪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級黨委政府依法處理信訪問題的能力水平明顯提高,群眾依法逐級、理性表達訴求的態勢進一步形成,涉法涉訴信訪、信訪積案、重複信訪明顯減少,信訪秩序持續好轉。

二是信訪事項辦理更加規範高效。依託陽光信訪信息系統,通過信訪業務流程再造,明確信訪事項辦理的標準,推動群眾信訪事項及時有效解決。

三是工作責任落實更加具體嚴格。強化“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各級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同志一崗雙職和信訪部門強力推動,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信訪工作責任落細落實,形成了各負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海威書記,您一直在信訪一線工作,請談談您是怎麼看待信訪工作的。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我覺得信訪工作只要用情、用心去做,再大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一些人問我怎麼對信訪工作那麼有激情,十幾年了還是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其實老百姓反映的信訪問題都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如果沒有困難是絕對不會去信訪的,我覺得信訪工作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處理,做不好會給組織添麻煩,對不起老百姓。我一般緩解老百姓的情緒不超過一杯茶的工夫,不管有再大怨氣,通過努力他都會慢慢跟你訴說。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我們都知道,廣東素來得改革風氣之先,李局長,廣東是抓住哪幾個關鍵問題推進信訪改革呢?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一是在十九大前夕,出臺了廣東省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把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合法的訴求作為我們信訪工作的核心,把信訪放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中去考慮。

二是在考核辦法上,我們把原來的信訪工作考核辦法變成《廣東省解決群眾信訪訴求考核辦法》,忽略或者淡化信訪人次批次這些指標,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化解率上,重點考核各個市、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對群眾的合理合法訴求化解率有多少。

三是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我們落實國家的要求出臺了《廣東省解決信訪問題依法分類處理的辦法》,同時配套具體的細則,屬於訴訪分離的移交給司法部門,政府部門的我們收下來,真正按照依法分類、壓實部門責任,合理合法解決群眾的訴求。

四是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關於加強信訪秩序的工作指引》,發揮政法部門的作用,對纏訪鬧訪予以整治。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工作制度改革後,信訪工作湧現出了哪些亮點和特點?請您分享一下。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一是做了流程再造。信訪工作原來有來訪、來信,還有網上信訪,個人接個人的,個人辦個人的,就形成了孤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進行流程再造,把網上信訪、來信、接訪統一錄入一個受理平臺,把所有人次批次轉化成件數,再轉到辦理平臺依法來辦,沒有及時辦好的由督辦平臺去督辦。我當時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個餐館,有網上點菜的,有去餐館直接點菜的,還有電話訂餐的,最終到廚房下單,是統一一個單子。通過這樣真正聚焦到怎麼去解決問題,2017年化解率有70%多,到了2018年達到95.7%,提高了20個百分點。

二是領導接訪必須堅持。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領導作為關鍵少數必須要把責任承擔起來。責任信訪,黨政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必須要發揮好帶動、示範作用。但是單純靠領導去解決肯定也不行。要源頭治理,做好風險評估,不要因為政策的失當造成問題;要公正執法,維護公平正義;要把基層治理抓好,把老百姓的問題儘量放到基層去解決,依法及時就地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海威書記,您在工作當中有什麼印象特別深的事例嗎?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2012年,布吉街道發生了一件強拆事件,大年初一凌晨1點多,當人們正沉浸在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中時,某開發商糾集上千人藉助鞭炮聲掩護,對布吉綜合市場進行違法強拆。雖然強拆行為被政府部門制止,並受到法律制裁,但布吉綜合市場已變成一片廢墟,老百姓很難接受。年三十晚上我做了一個小手術,當我接到這個緊急命令,早晨五六點鐘穿著病號服就衝到了一線。為什麼我生病都要過來?因為我有群眾基礎,我跟這些老百姓熟,我到現場能夠緩解矛盾。我一忙就忙到下午4點才吃早餐,當時我的胃病又復發了,但是現場局面穩定住了。後來,我組織召開了四五十場協調會,在相關部門的配合和省市區領導的重視下,半年時間478戶全部都處理完了,我個人還拿出一些錢幫助貧困商戶,我所做的這些工作感動了信訪群眾,得到了廣大業主和老百姓的認可。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最後一個問題,請李局長談談做好新時代的信訪工作,廣東省下一步的安排是什麼?

「改革·足跡 信訪訪談“1+1”」打破“孤島”,統一“接單”,信訪問題化解率1年提升20%

第一,要堅持改革開放。以改革的精神去解決我們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廣東是改革開放前沿,改革的力量是無窮的,黨的十八大後全國第一部地方信訪法規是廣東出的,信訪督查專員制度是廣東首先創立的。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開創新時代我省信訪工作新局面。

第三,信訪要法治化上水平,信息化上水平。現在很多社會管理和社會運作方式受到數據化、網絡化的影響,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通過信訪信息系統數據智能化來推動工作。

第四,要專業化上新水平。要從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高要求上引入專業團隊和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工作,為我省實現在推動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先走一步發揮積極作用。

第五,要健全機制、化解問題、解決矛盾。更加主動作為,敢於擔當,把問題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

第六,加強隊伍建設。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從基層治理的角度進一步把這支隊伍築牢。全省信訪幹部上下同心,共同努力,把我們的工作做好,不辜負群眾對我們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