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大熱”要保持冷靜

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大热”要保持冷静

蔣理

教育部日前公佈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共增設專業點2072個,其中備案專業點1831個、審批專業點241個,撤銷專業點416個。據瞭解,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等。被撤銷最多的專業是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產品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

我國高校新增專業,分為備案和審批兩種,備案是高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置專業(國家控制布點專業除外),需報教育部備案;而高校設置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則需經教育部審批。

對於此次教育部公佈的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輿論關注較多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專業成“熱門”,而多年前曾是“熱門”的服裝與服飾設計、信息與計算科學卻面臨被撤銷的命運。這是耐人尋味的,也恰恰反映出我國高校設置專業存在的問題,即在設置專業時,缺乏充分論證的過程,不充分考慮本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盲目追逐熱門,導致熱門專業在很多學校“一夜之間”就開出來,可專業卻沒有辦出特色。同時,專業人才培養供給超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眼就“熱門”變“冷門”。可以預見,如果大學不對專業設置進行充分論證,目前“大熱”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很可能在10年後又面臨被撤銷的命運。

在對專業設置進行改革之前,我國大學設置專業,除少數學校試點備案制外,大部分學校的專業都需要經過審批,這被認為不利於學校自主設置專業。大學在設置專業時,存在包裝,主要應付上級部門審批的情況,“千校一面”“一哄而上”舉辦某類專業,重複舉辦專業的情況,就是這樣產生的。為此,我國在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時,通過普遍實行備案制,把專業設置自主權落實給大學。

但獲得自主權的大學,有的並沒有轉變以前的思維,還由行政領導或部門拍板舉辦什麼新專業,或者撤銷某一專業。因此,在舉辦新專業時,“一哄而上”舉辦熱門專業的情況,依舊存在,而有的專業被撤銷,在校內也遭到師生和校友的反對,認為不應該因為就業率不高等利益因素就把專業撤掉,要堅持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

具體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熱門專業的開設,舉辦人工智能專業還需要審批,而舉辦大數據專業則主要由學校自主決定,報教育部門備案。隨著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肯定會增多,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培養人才,也是與時俱進。但是,這並不是所有大學都要開設這方面的專業,而需要大學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決定,要辦這一專業,就需要辦出高質量和特色。而目前看來,有的學校舉辦人工智能、大數據專業,並沒有經過充分論證,存在追逐熱門、迎合社會需求的問題。

大學要建好用好自主權的機制,由獨立的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對包括專業設置這類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進行管理,以此堅持學校的辦學定位。同時也提醒學生、家長,在報考大學、選擇專業時,應該認真分析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實力,瞭解專業特色,不能盲目追逐熱門。學生、家長理性選擇,也會促進大學重視辦學質量和特色。漫畫/陳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