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文章系歷史挺好玩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已與維權騎士簽約,自媒體搬運抄襲必究)

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小明,你這作文裡引用的名人名言是誰說的啊,怎麼我都不知道?還寫的一位名人曾經說過。”

“老師,那是我自己說的”

......

以上是一個很流行的冷笑話,可能您不會相信,鼎鼎大名的蘇東坡居然也曾寫過這麼一出鬧劇。可正是憑藉著這個編的故事,蘇東坡科舉高中第二名,得到主考官歐陽修賞識,從此在歷史舞臺和詩歌創作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娓娓道來。

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科舉考試,幾乎是封建時代手捧聖賢書的莘莘學子唯一的上升通道,所以大宋朝廷也是相當重視,這一場考試的主考官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鼎鼎大名的歐陽修。

學子蘇軾,這一年參加的科舉考試主考官正是歐陽修。蘇軾考進士的文章《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引得考官們一致叫好。那會兒朝廷考慮到考試的公平性,通常會遮蔽考生姓名,由專人謄寫避免考官認出學生筆記。主考官歐陽修看過其他考官強烈推薦的這篇文章也被蘇軾的文筆深深震撼。文章針砭時弊,切合考試主題。

可有一點,這文筆跟歐陽修的學生曾鞏太像了。歐陽修一度覺得這文章就是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他只能把蘇軾的這篇文章列為第二名。

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放榜之後,真相大白。這是蘇軾的文章而不是歐陽修的學生曾鞏。主考官把第一名的文章強行定為第二,心懷歉意。同時也為了請教蘇軾文中典故出自哪裡?是哪位高人說的?歐陽修這個主考官放下身段來找蘇軾。

閒話少說,蘇軾歐陽修還是聊到了文中典故這個話題。歐陽修率先發問,“蘇軾啊,你這文中皋陶殺人的典故出自哪裡啊?是哪位高人所說?”蘇軾當時回答了恩師歐陽修這個典故出自《三國志.孔融傳》。可歐陽修多次仔細翻閱《三國志》,卻仍未找到出處。於是第二次來請教蘇軾,於是蘇軾把《三國志》中的一段原文講給歐陽修。

“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

意思是說,曹操當年官渡之戰以後消滅了袁紹,把袁紹兒媳婦甄宓賞賜給了兒子曹丕。孔融說了一個,周武王討伐紂王把妲己賜給周公的典故。曹操當時都傻了。急忙問孔融出處。孔融略帶譏諷的說,這是我看到如今的情形自己瞎編的一個典故。被諷刺的曹操雖然生氣卻也不好發作。

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其實蘇軾的原文裡自己杜撰了這麼一個故事,上古時代堯舜禹時期,皋陶作為一方官員想要殺掉違法犯罪的罪犯,堯大發善心下令赦免了他。如此反覆三次。人們都尊敬皋陶的執法堅決公正無私,同時也對堯帝的寬容大加讚賞。

他利用這個故事結合大宋實際危機針砭時弊,把時局分析的一清二楚。由於自己知名度不夠,這樣一個故事恰恰彌補了自己的名氣不足。

蘇軾的一句“想當然耳”,破了案了。蘇軾和歐陽修鬨堂大笑。說三人成虎有點貶義,可這個故事之後越來越像真的了,來龍去脈後世鮮有人知。現今有些“磚家”居然考證出這是《尚書》裡的故事。

想當然耳,現在的意思就是字面語。我自己想的,我自己說的。少年蘇軾也真夠機智。

主考官歐陽修請教蘇軾,你文中典故出自哪位高人呀?我自己說的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真心祝願抄襲者搬運工能腳踏實地的發財然後離開自媒體行業,給真心想給大家夥兒寫點東西的萬千原創作者留下一片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