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提升監督效能

“改革重速不重質、宣傳圖形式熱鬧……”近期,安徽省蚌埠市紀委監委駐市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走訪7家綜合派駐監督單位,梳理出20項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方面問題。這些問題由該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逐一登記,一般問題由派駐紀檢監察組督促責任部門限期整改,重點問題上提一級,下發作風督辦函。

“今年我們注重加強和派駐監督、巡察監督聯動,推進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治。”該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吳昊介紹,在細化派駐監督任務的同時,他們還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納入市委第七輪巡察重要內容,多管齊下織密監督網。

今年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在深入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協調銜接上邁出新步伐。其中,安徽省整合監督力量、互通問題線索,著力構建既分工負責,又協同配合的統籌聯動工作格局,一體推進“四個監督”全覆蓋。

人員整合:監督力量調配製度化

4月上旬,安徽省紀委監委幹部袁健被抽調參加十屆安徽省委巡視,他作為省委第七巡視組的一員,對省國資委黨委以及省農村信用聯社、徽商銀行、省國有資本運營集團黨委開展巡視。而袁健所在的監督檢查室,聯繫單位恰恰包括這4家。

“讓省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幹部參與對聯繫地區和單位的巡視,是安徽深入推進‘四個監督’協調銜接的一項具體舉措。”安徽省委巡視辦綜合文秘處處長吳祚麓介紹,安徽去年出臺《省紀委監委機關、派駐(出)機構處級及以下幹部參加巡視工作暫行辦法》,規定省紀委監委機關、派駐(出)機構處級及以下幹部要全員、逐步、分批參加巡視,從而保證了監督力量調配整合制度化。

根據這一制度,從巡前蒐集線索資料、巡中協調對接到巡後問題整改,被抽調的監督檢查室幹部都扮演著巡視組與監督檢查室之間無縫對接的重要角色。據統計,去年4月至今,安徽省紀委監委機關和派駐機構已先後抽調59名幹部參加了省委的4輪巡視。“在參與巡視聯繫地方或單位時,監督檢查室幹部可以發揮‘底數清、情況明’的優勢,助力巡視組發現問題。”袁健介紹。

安徽省委巡視組對安徽國貿集團的機動式巡視中,除了省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室幹部參加外,省紀委監委某審查調查室也派員參加。巡視結束不久,該集團一名領導班子成員接受審查調查,此案正是由當時派員參加巡視的審查調查室負責辦理。

安徽省紀委監委近期從委領導班子成員分工上進一步統籌審查調查室和監督檢查室的協調銜接。同時,針對省屬企業和高校工作任務繁重、人手不足、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由省紀委監委牽頭組建10個省屬企業和高校執紀審查協作組,並在省直部門統籌建立11個執紀審查協作組,形成監督合力。針對基層鄉鎮(街道)紀檢力量薄弱等問題,70個縣市區探索建立健全鄉鎮紀檢監察協作區、工作室制度,有效推動了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重大戰略舉措。安徽省積極探索多種方式統籌監督力量,完善協作機制,增強監督合力,實現對公權力的監督無盲區、無死角。”安徽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劉惠表示。

資源共享:建立問題線索互通機制

著眼於提高監督的質量和效能,安徽在確保線索處置保密規範、科學高效同時,也探索建立問題線索的互通共享機制。

“省紀委監委機關和派駐機構幹部參加巡視工作,巡視發現問題的質量大幅提升。”吳祚麓介紹,線索移交後,監督檢查室負責督促聯繫地區和單位整改,巡視移交問題線索的處置意見更加精準,被巡視單位整改更加有力。

互通共享並不侷限於紀律監督與巡視監督之間。宣城市監委成立後的留置第一案——郎溪縣副縣級幹部夏某案,就是巡視巡察與監察監督之間問題線索即時互通的一個例證。

“我們巡視郎溪縣,在對一起民事糾紛甄別時,掌握了夏某部分問題線索。”時任省委第七巡視組副組長劉雲介紹,由於案件情況特殊,經過報批,巡視組在巡視期間把線索提前移交給宣城市監委。當天,宣城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王曉明帶隊趕到郎溪縣,與巡視組現場交接問題線索並就具體情況溝通、研究,第一時間展開調查。

“根據省市縣巡視巡察三級聯動工作部署,在省委對郎溪巡視時,郎溪縣委也成立巡察組配合省委巡視組開展工作,郎溪縣就有同志參與了對夏某問題線索的摸排。”王曉明介紹,在市監委對該案進行調查期間,調查組將郎溪的這名同志抽調過來,使案件調查的銜接更加順暢。

去年,安徽省紀委監委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對省屬某企業下屬公司一名負責人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的成功查處,也是巡視組、紀委監委與派駐機構多方聯動的結果。

“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此前已經掌握了該負責人的部分情況,在巡視進駐前把有關資料和信息移交給了巡視組。”接手以後,省委巡視組進一步深挖,發現了該負責人更為嚴重的問題。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組長黃幹介紹,在省紀委監委有關監督檢查室和巡視組的協調指導下,駐省國資委紀檢監察組把新老線索併案處理,及時立案審查。目前該案已經審查終結並移送審理。

據統計,2018年,安徽省紀委監委審查調查的省管幹部案件中,70%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今年4月上旬,安徽省委巡視辦新修訂《關於規範巡視移交工作的意見》,對巡視發現問題線索和綜合材料,在向有關紀檢監察機關移交的方式和要求上作出進一步規範。

效能提升: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四個監督”全覆蓋的一體推進,為深化標本兼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供了同向、同步、同進的有效路徑。

在安徽省鳳陽縣,當地紀委監委通過“四個監督”同向發力,迅速查處了一起“村官”集體違紀貪腐案件。

案件線索來源於去年11月該縣開展的一輪巡察。巡察發現,該縣臨淮關鎮一行政村自2014年秸稈禁燒工作開始至此次巡察時,盒飯報銷數量、金額虛高,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而村幹部對此卻閃爍其詞。“我們在巡察期間提前介入,迅速整合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三方力量,成立專項調查組,集中兵力重點突破。”鳳陽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成學斌介紹,調查展開不久,村文書王某便交代了違紀事實,並主動交出該村歷次分贓的“黑賬本”。得知王某被查,該村黨支部書記周某、村委會主任顧某主動投案。

僅用一個月,鳳陽縣紀委監委就查實了3人近年來採用虛報冒領、私下截留、強卡硬要等手段侵佔賠償款、補貼款用於吃喝開銷、共同私分的問題。隨後,將該案在全縣公開通報曝光,並在鎮村幹部中廣泛開展“以案釋紀”警示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幹部舉一反三。

去年5月,針對巡視發現的安徽出版集團原董事長王亞非案件涉及人員較多,出現“塌方式腐敗”,集團政治生態嚴重破壞的狀況,安徽省紀委監委在出版集團開展了“主動向組織說明有關情況,主動退交違紀所得”的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期間,共有79名集團黨員幹部主動說明情況。本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寬嚴相濟”精神,對其中72名黨員幹部的問題運用“第一種形態”進行了處置。被立案審查的7名領導幹部,在說明情況之後也如釋重負,坦言“與其戰戰兢兢,不如早說安心”。

為進一步擴大警示效應,安徽省紀委監委要求,對照專項行動中存在的問題,班子成員要在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嚴肅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和監督檢查室派員參加,並提出了整改要求。

“監督是紀委監委的第一職責,必須做實做細監督職責。安徽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在一體推進‘四個監督’全覆蓋同時,堅持懲中治、治中懲,一體推進‘三不’。”劉惠表示,安徽將在提升監督質量和效能上持續探索有效方式,加強不同監督方式之間的互通互聯,構建緊密銜接的監督之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張禕鑫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陳多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