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關——一個書寫了中國抗戰勝利史的名關


平型關,位於大同市靈丘縣同忻州市繁峙縣的分界線平型嶺上。古時因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為瓶形寨,明、清時期更名為平型關,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在此修築長城和關樓,它北連渾源,南接河北阜平,西有雁門之險,東有紫荊之固,是古代進出晉、冀北部的重要交通要道,為明代山西鎮所轄的一個重要關口。

明代,蒙古騎兵頻繁侵邊,搶掠財物,尤其嘉靖年間為烈。最嚴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韃靼部俺答又率兵大舉南侵,乘虛而入,從大同深入渾源遂陷平型關。圖為平型關舊貌

圖為修復前的平型關遠景圖

修復的關樓一度引起社會廣泛爭議。

1937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在這裡遭到了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的全力攻擊。一役殲滅日軍近千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這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前線的第一仗,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次重要戰鬥。圖為戰頭最激烈的地點之一老爺廟。它位於公路之西,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前低後高,是溝塹的制高點,為敵我爭奪戰最激烈的地方。

八路軍平型關首戰大捷的喜訊當晚通過無線電波傳出後,震驚中外,舉國歡騰。圖為原鑲嵌在關門牆上的文物保護標誌。

平型關堡,現為繁峙縣橫澗鄉平型關村,距平型關約2.5公里。其平面呈矩形,周長1050米,佔地面積6.5萬平方米。曾設有東、南、三門。現東門已全部損毀,南門僅存少許。而北門及甕城保存較好,屬明代遺存,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八路軍勇士當年就是從這裡走向了抗日殺敵的前沿。

遠望平型關堡

保留相對完好的北門

北門外的甕城之門

北門與甕城之門

歷史遺蹟

北門一景

北門內的景色

遠望平型關堡南門

南門遺存

既然有人喜歡到處留念那就給其一個展示的機會吧

平型關內的過街戲臺,坐南朝北,南北長8.7米,東西寬8.1米,佔地面積70.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1985年4月15日,繁峙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在北門城牆上的寺廟

寺廟內的壁畫

寺廟內的壁畫

這些照片都是十年前拍的了,面對現已修復的關樓和北門城門,我覺得這更加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