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雷:民辦普惠園的未來堪憂

马学雷:民办普惠园的未来堪忧

編者按:隨著2020年的逼近,有關普惠園的話題愈發引人關注。本文通過梳理2017年以來的民辦幼兒園政策及目標,剖析了民辦普惠園在政策向左與市場向右的雙重壓力下面臨的發展難題。本文為轉載,作者為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民辦教育分會副會長馬學雷。

文|馬學雷

從2017年以來,民辦幼兒園普遍焦慮起來,感覺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政府主管部門也很焦慮,也感覺面臨很大的壓力。

概因中央要求各級政府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好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所以,先有《教育部等四部門關於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教基〔2017〕3號),規定“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在園幼兒總數的比例)達到80%左右。”

隨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11月7日)頒佈實施,認為“學前教育仍是整個教育體系的短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十分突出,“入園難”、“入園貴”依然是困擾老百姓的煩心事之一。主要表現為: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

再次強調,“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並規定了具體比例,“各地要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著力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堅決扭轉高收費民辦園佔比偏高的局面。大力發展公辦園,充分發揮公辦園保基本、兜底線、引領方向、平抑收費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實現普惠目標的要求,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各地可從實際出發確定具體發展目標。”

也就是說,到2020年,全國的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其中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0%,民辦普惠園在園幼兒佔比要達到30%。

目前的情況是什麼樣呢?按官方統計數字,2017年全國毛入園率79.6%,公辦園幼兒佔44.1%,普惠性民辦園佔26.5%,合計70.6%。2018年普惠在園幼兒佔比為73.07%。

我們來計算2018年已存普惠學位。2018年在園幼兒是2015、2014和2013年出生的孩子,按政府公佈的人口出生數字,13年1640萬,14年1687萬,15年1655萬,為概算方便,我們忽略九月一日上學這個時間節點,也忽略為數並不多的死亡與移民等增減數字,應入園兒童應為4982萬,政府沒有公佈18年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我們以17年公佈的數據暫代,是79.6%,再乘以73.07%的普惠達標比例,得到2897萬這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我們全國18年的普惠學位數量。

這個數字和2020年要達標所需的數量差距有多大呢?因為能查到的公開的權威的數據有限,我們還是概算吧。2020年在園幼兒是2017、2016和2015年出生的孩子,按政府公佈的人口出生數字,15年1655萬,16年1786萬,17年1723萬,應入園兒童應為5164萬按,按85%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80%的普惠率要求,需要普惠學位數3511萬

3511萬減去2897萬,為614萬,兩年時間要增加614萬的普惠學位,增長率21%,政府壓力能不大嗎?

所以18年以來,民辦幼兒園的舉辦者明顯的感受到了政府傳遞過來的壓力,比如:要求舉辦普惠園,小區配套園轉為普惠園,甚至不選擇普惠就不審批辦園,不搭配舉辦普惠園就不審批營利性園等等。

但我們看一下全國的人口發展趨勢,似乎從政府到民辦幼兒園舉辦者都可以再思考一下發展路徑。

按照毛入園率85%和普惠率80%的要求,2021年普惠達標量是18年出生的1523萬加上17年出生的1723萬加上16年出生的1786萬人口(以上為官方公佈數據),合計5032萬乘85%乘80%,等於3421萬,比上一年少了90萬,也就是說普惠學位數多出來90萬。

而且,未來中國的人口形勢很不樂觀。國家衛計委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初曾預測出生高峰將出現在2018年,中預測數據為2188萬人,對2017年出生人口的中預測數據為2109萬(引自前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主編的《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研究》)。而17年和18年的實際出生數據表明,出生高峰在2016年就過去了,2017年實際出生人口比衛計委的預測少了386萬,2018年實際出生人口比衛計委的預測少了665萬,平均每年少預測525萬,。衛計委預測2019年出生人口中數據為2077萬,2020年為1935萬,2021年為1689萬,如果都多預測525萬的話,大致的數據就是1500萬、1400萬和1160萬,也有專家預計19年出生1349萬,20年是1229萬,21年是1122萬。

如果按照預計出生人口數據來估算的話,2022年普惠達標量是19年預計出生的1349萬人口加上18年實際出生的1523萬加上17年實際出生的1723萬,合計4595萬,乘85%乘80%,等於3124萬,比2020年少了387萬,也就是說普惠學位數多出來387萬。

如此測算的話,到2023年,普惠學位的達標量是2788萬,等於甚至低於18年的已存普惠學位數量。也就是說,奮鬥了五年,我們又回到了原點,18年開始不用增加什麼普惠學位供給,到2023年都夠用了。但5年努力達標後多出來的700多萬普惠學位未來怎麼辦?樂觀的說是可以用來提高毛入園率和普惠比例,但也有可能的是人民寧可選擇更優質的營利園學位而閒置普惠園學位。

另外,如果我們在2020年如期完成任務,也就是說公辦園在園幼兒佔全部在園幼兒的50%,那麼,剛才粗略算過2020年在園幼兒是2017、2016和2015年出生的孩子合計5164萬乘以85%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50%的公辦率要求,公辦學位數已經達到2194萬,此後如果按照一般預測的話到2023年應入普惠的兒童數是2788萬,想必同樣是普惠性建設的幼兒園,人民更會選擇公辦園,2788萬減去2194萬,可能也就只有595萬個應入普惠園兒童了,但這個時候民辦普惠園應該建設了1316個普惠學位等待孩子入園,缺口721萬,這些空餘的民辦普惠園學位將何以自處?

當然,這兩年不努力,孩子沒有普惠學位怎麼辦,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遠期情勢和近期需求怎麼協調,是需要智慧的設計。歷史上發生在義務教育領域的類似情況也是可以參考的經驗。

數據擺在這裡,有實際發生的也有預測的;普惠園的質量內涵預測和人民的選擇也是純主觀臆測。

多知網新書《培訓行業這一年·2018》第三批4000套正在銷售中,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購買界面。

新書節選

新東方:精細化運營時代,呼喚狼性的迴歸

好未來的三個賭

VIPKID:一場關於六萬外教的管理實驗

K12直播大班課:新物種誕生,這個老師不講課

精銳教育的第一次北上

尚德機構:這件事,多大阻力都要做

五年,勾畫中國教培行業進化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