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平安如影隨形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引子: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2017年9月,舉世矚目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辦,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廈門這座城市的成功實踐,折射著13億多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史”,為廈門深化改革發展、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注入了強大動力。2018年度福建省綜治考評結果近日公佈,廈門綜合成績名列全省第一,取得五年來最好成績。

今天,

請您跟隨小政的目光,

檢閱平安廈門的時代答卷。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初春的廈門,空氣清冽,溫暖溼潤。高高低低的棕櫚樹,婆娑著平安人家的煙火;遠遠近近的三角梅,浮動著文明城市的香氣。在這座“海上花園”,411萬常住人口,都擁有一種對自己朝夕生活的城市的信任,這種信任積聚成自豪與深情,名叫安全感。

行人車輛,相互禮讓,和諧共處;校園內外,家校共治,安全有序;街頭巷尾,群防群治,平安穩定……

正是這一幀幀圖像構建了廈門百姓滿滿的安全感。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平安廈門建設工作,將其作為發展之基、民生之本來抓,有力推動了全市平安建設工作升層次上水平。這一切,離不開全市政法部門及幹警在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和法治中國典範城市目標過程中的辛勤付出,更飽含了全市人民群眾的真情奉獻。

如果把“平安廈門”比作一個健康的軀體,那麼全市各級各部門、廣大政法幹警及人民百姓的共同付出,就是這個軀體中一個個跳動且不可或缺的“平安細胞”。

數據不能說明一切,但卻能直觀反映工作的實效。據統計,2018年,廈門在全省綜治考評中,位居第一名,取得五年來最好成績;群眾安全感率達98.911%,排名全省第一,創歷年新高。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01

從廈門思明區東渡一路往北,海滄大橋如同一張滿弓,平安廈門的騰飛之箭就在弦上。1月16日,記者來到海滄一所外來務工子女高達92%的小學,被這裡不同凡響的平安文明辦學理念深深震撼。

走進廈門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見到的場景,是可與中心城區一流學校媲美的優美環境,是笑靨如花、彬彬有禮的學生。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從“一聲問好一個擁抱”開始,孩子們變得更有禮貌

戴曙光是廈門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的校長,據他介紹,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共有霞陽和霞光兩個校區,目前共有1-8年級在校生4000餘名。

下午放學時分,在霞光校區校門口,記者見到一群安靜等待孩子下課的家長,路邊很少有接孩子的車。印象中,只要一到學校上下學時段,各個學校的門口基本上都是被人和車堵得水洩不通,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學校周邊路段的擁堵。霞光校區門口出現的景象,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反差感。

“少送一百米,言傳又身教。”戴曙光用這句話解釋了反差感背後的玄機。

2017年2月,剛剛到任不久的戴曙光發現霞陽校區校門口的道路只要一到上下學,路上總是被行人、車輛以及佔道擺攤的商販,堵得水洩不通。

“不行,必須要改變!”不久後,藉著霞光新校區建成即將投入使用的機會,學校提出了“少送一百米,言傳又身教”的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建議家長將車停在距離校門100米遠的地方,讓學生走100米進學校,既鍛鍊了身體又杜絕了交通的擁堵與無序。

剛開始,家長們紛紛表示不理解:路是人走的,給車通行的,憑什麼不能開到校門口?“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的接送車開到校門口,一次少走100米,上下午來回就少走了400米,按一年200天計算,就少走了80公里,九年就少走了720公里。反之,另一個孩子的接送車停在100米外,九年就多走了720公里,最後這兩個孩子的身體素質會一樣嗎?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對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責任心有正面影響。”家長會上,戴曙光的一席話,順利解開了心結。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放學後,同學攜手走出校門

路通了,心順了,但另一個難題又擺在了學校面前,那就是校園周邊的食品安全問題。

戴曙光觀察發現,每到上下學,總會有成群結隊的學生在門口塵土飛揚的路邊攤上吃早餐或午餐。學校調查發現,竟有高達80%的家庭沒有為孩子準備早餐,基本上都是讓孩子自行解決。

如何解決孩子們吃的問題?唯有家校聯動,改變錯誤觀念。

“想不想你們的孩子長大了為家庭傳宗接代?”帶著這句開場白,戴曙光再次召集家長們開了一次會,把早餐問題提到了關乎孩子健康成長、家庭永續發展的高度,思想工作做得入人心也接地氣。很順利,孩子的早餐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過去,中午多把孩子交給社會託教機構或在路邊攤解決午餐”。早餐解決了,午餐也同樣不能馬虎,為此,學校決定自己辦食堂,徹底解決吃的問題。

據戴曙光介紹,學校目前有1800名學生在校內吃午餐,學校前年年底啟動了“午餐工程”,提供三菜一湯一飯。其中,一至三年級每餐9元、四至八年級10元,飯、湯都管飽。學校還邀請家長來食堂當“監工”,孩子吃得好不好、乾淨不乾淨,家長看了就知道。

“午餐工程”從源頭上解決了學生吃“路邊攤”的問題,校門口原來隨處可見的流動小餐桌自動消失。教育、市場監管、食安、交警、城管等部門順勢而為,開展聯合整治,無證商販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現象得到徹底改觀。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學校有了食堂,學生再也沒出去吃路邊攤了

“早起一問好,回家一擁抱”,給孩子多一點擁抱,讓愛傳遞下去;“自己的垃圾自己管”,通過校正行為,培養孩子擔當負責的人格特質;“一人一綠植”,塑造孩子熱愛生活、快樂學習的品格......

從關注孩子的早餐午餐問題的家庭教育提升工程1.0版本,到關注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的2.0、3.0版本,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正以它獨特的辦學理念,隨時隨地、如影隨形地影響著一個學校、一個片區的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和家庭。如何更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以實際行動做了詮釋。目前,這一探索已在海滄區全面推廣。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群眾的需求上看,美好生活日益多樣化,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需求,還包括非物質需求。2017年12月份,廈門開始全力打造“五安工程”,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家安、路安、食安、業安、心安”等平安需求著力,為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加油助力。

潘維廉(William N·Brown)是福建省第一位持綠卡的外國人,管理學博士,曾任美國第一證券公司副總裁。1988年起任廈門大學工商管理教育中心外國專家、教授,從此定居廈門,一家四口在廈門整整生活了31年。這31年,廈門經歷滄桑鉅變,而潘維廉正是見證者之一。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我不見外——老潘的中國來信》首發式暨潘維廉教授廈大執教三十年紀念感恩會舉行

“我去過全世界很多城市,有很多很美的地方,但我卻被廈門吸引了。”潘維廉跟小政分享了這麼一個故事:前不久,他的一個外國朋友來廈門,打車的時候把行李忘在車上。因為車牌號和車子顏色都記不清了,只好報警求助。沒想到,不到一個小時,警察通過監控,幫他朋友找到了出租車,並把行李箱完好無損地送了回來。“這讓我朋友非常驚訝,因為他怎麼都想不到,廈門的警察、廈門的監控系統會做得這麼好,處置效率這麼高。”

潘維廉和他的朋友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真切地感受到了廈門這座城市給他們帶來的安全感。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潘維廉在中國買的第一輛車,載著家人“熟悉”廈門

讓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百姓有穩穩的安全感和滿滿的獲得感,除了當地黨委、政府對社會治理有行之有效的科學手段之外,基層民間的群防群治組織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柯乃分在為遊客分發手繪地圖

在鼓浪嶼,你很容易就能遇見一位身穿“人民調解”標識小馬甲、穿梭於人群之中的老人家。這位總是掛著溫暖笑容的老人家叫柯乃分,今年73歲的他是位退休教師,退休後加入了“平安志願者”隊伍。作為一名鼓浪嶼景區的人民調解志願者,哪裡有矛盾,他就第一時間出現在哪裡。

湖里區興隆社區目前居住著300多位臺胞。2015年5月份掛牌成立的“熊麒調解工作室”是廈門市第一個以臺胞名字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兩岸在法律法規、文化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造成涉及臺胞臺屬的糾紛。基於此,從1996年起就在廈門投資興業的熊麒迫切意識到,社區臺胞需要一位深諳兩岸民情的“孃家人”居中斡旋。2015年,在廈門生活二十餘年的熊麒,在當地街道及司法所的幫助下,成立了個人調解室,調解室在臺胞之間、臺胞與當地居民之間搭建起了有效溝通的橋樑。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廈門第一個以臺胞名字命名的個人調解工作室“熊麒調解工作室”揭牌

在廈門,像柯乃分老人和熊麒個人調解室這樣,長期致力於基層群防群治工作,默默貢獻自己力量的人和群體遍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廈門這座城市變得更美好!

03

讓廈門這座城市變得更美好——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哪裡?那就是破解社會治理的難點、重點和痛點,最終解決老百姓的心頭之煩、心中所憂。

怎麼做?廈門銳意創新,不斷探索實踐,努力做合格的時代答卷人。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廈門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

2013年以來,廈門市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貫徹落實省市黨政領導綜治責任書為抓手,緊緊圍繞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的目標,堅持人民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專項治理為抓手,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不斷淨化社會治安環境。

翻閱2014年以來廈門社會治理的成績單,不難看出,這座城市的安定和諧跟全市人民的辛勤付出是成正比的。

2014年,鎮街網格化信息平臺建設和視頻監控納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開展“獵狐捕鼠”“劍盾”等專項行動;組建10萬名“紅袖標”治安志願者參與群防群治;培育了“水木”“樹霞”等以個人命名的調解室,建立282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那一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03%。

2015年,出臺全國首部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性法規;在全市所有村居開展“平安和諧社區(農村)”創建活動,打造了曾厝垵文創村、蔡塘社區等一批工作品牌。那一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81%。

2016年,培育了“海滄調解在線APP”、湖裡禾山司法所“網絡調解室”、鷺江公證處“公證雲”等一批創新平臺;打擊盜搶騙、清剿詐騙窩點、緝槍治爆、“颶風肅毒”等專項行動;開發應用廈門百姓“APP”,形成全市統一的群防群治隊伍基礎數據庫。那一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2.61%。

2017年,以確保廈門會晤和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持續深化平安廈門和最具安全感城市建設;“雪亮工程”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支持城市;打造“最強大腦”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臺;打造曾厝垵社區多元共治模式;開展打擊盜搶騙、“打黑惡、緝槍爆”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那一年,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2.75%。

2018年,大力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著力排查化解涉眾型金融風險;推進“五安工程”;打造“家住廈門”智慧小區平臺;打造新時代特區版“楓橋經驗”。到了去年,廈門市全年刑事類警情達到10年來最低水平,在2017年比降42.75%的基礎上再降23.79%。

在白鷺的祝福聲中,廈門迎著朝陽前進,一個站在新時代,肩負新使命,人民群眾更滿意、治理體系更完善的“平安廈門”正大踏步向我們走來。

这座城,平安如影随形

市民共建共享平安廈門美好時光

來源:廈門政法(xmzhengfawe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