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天朝鮮再次發射導彈:促談,還是迴應美韓軍事動作?

時隔4日朝鮮再度發射彈道導彈,最遠的一枚導彈射程達到420公里,接近美國定義中程導彈劃分的下限500公里。

據朝中社5月10日報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9日指導了朝鮮人民軍前沿及西部前線防禦部隊的火力打擊訓練。韓國軍方認定,朝鮮9日發射的“不明飛行物”為近程導彈。

時隔4日再度進行火力打擊訓練

朝中社報道稱,金正恩在指揮所瞭解了各種遠程打擊手段的火力訓練計劃後,下達了訓練開始命令。此次訓練配合機動和火力突襲,意在檢驗前沿及西部前線防禦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訓練取得成功”。

報道沒有具體提及訓練中使用了哪些火力打擊手段。但從公佈的照片來看,此次火力打擊訓練使用了彈道導彈、大口徑火箭炮和自行火炮。韓國軍方發表聲明說,朝軍發射的“不明飛行物”飛行距離分別約為420公里和270公里,韓國軍方10日確認朝軍使用了近程彈道導彈。

這個射程遠超5月4日火力打擊訓練所使用的武器。韓國國防部7日向韓國國會報告,朝鮮4日的火力打擊訓練共發射10-20餘枚武器,最大射程200多公里。西方情報部門認為,該導彈是KN-02改進型,首次亮相是2018年舉行的朝鮮建軍節70週年閱兵式。由於外形和設計理念與俄羅斯“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相似,外界又將其稱為朝鮮版“伊斯坎德爾”。

时隔4天朝鲜再次发射导弹:促谈,还是回应美韩军事动作?

由於外形和設計理念與俄羅斯“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相似,外界又將其稱為朝鮮版“伊斯坎德爾”。

對比朝鮮官方公佈的照片可以發現, 9日發射的導彈使用了履帶式底盤,而5月4日則使用輪式底盤,這說明這種導彈擁有兩種底盤。

“這個導彈目前看來可能具有一定的機動性能,不僅可以在比較短的準備時間內發射,生存性更強,而且具有輪式和履帶兩種機動發射車,可以適用不同的路況,作戰環境更大,”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認為,“不同平臺更加擴展了這款導彈的部署範圍,也有更具體的使用場景,這意味著它穿透美韓雙方的導彈防禦網的能力更強,可以挑戰‘薩德’、‘愛國者’等導彈防禦系統。”

此前,朝鮮在閱兵式上也展示了多種使用履帶式底盤的彈道導彈系統,如“北極星”-2和“火星”-5導彈。

韓國慶南大學遠東問題研究所教授金東葉認為,50公里的射高表明朝鮮版"伊斯坎德爾"導彈是進行實戰試射的,5月4日的發射是在朝鮮虎島,而這次發射是內陸發射,證明了該新武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韓對於此次發射導彈射程表述有些差異,韓國軍方公佈兩枚導彈射程270公里和420公里,而美國的表述則是:9日在西北部地區試射多枚彈道導彈,飛行距離超過300公里。

420公里射程接近美國定義中程導彈劃分的下限500公里。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4日報道指出,金正恩在第一次“特金會”上,承諾不再試射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但對於500公里以下的近程彈道導彈沒有作出承諾。

时隔4天朝鲜再次发射导弹:促谈,还是回应美韩军事动作?

韓國情報部門稱,9日發射導彈最大射程420公里。

軍事動作或傳遞政治信號

不久前,駐韓美軍在京畿道平澤軍事基地進行末段高空區域反導系統“薩德”部署訓練。美軍去年底曾公開訓練用“薩德”遷至慶尚北道星州基地進行訓練的場面,但在平澤基地進行這樣的訓練尚屬首次。

朝中社9日發表評論指出,美國進行“薩德”導彈部署訓練是對朝制裁扼殺政策的延續,破壞難得形成的朝鮮半島和平氣氛的軍事挑釁。

對於近期火力打擊訓練,朝鮮外務省發言人8日向外界表示,日前試射近程武器是出於自衛目的而進行的常規軍事演習。該發言人稱,此次演習目的在於保持高度的備戰狀態,檢驗前沿和東部戰線防禦部隊操作大口徑遠程火箭炮、戰術制導武器的能力,以及執行火力任務的精準度、武器戰鬥性能等。

發言人指出,這只是一次常規軍演,並不針對哪一方,也沒有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任何一國為保家衛國實施軍演都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不同於部分國家針對其他主權國家進行的戰爭演習。談及韓美進行代號為“同盟”的聯演並表示,部分勢力應銘記,若在他人的煽動下,企圖否定朝鮮的自主權和自衛權,定將產生各方都不願看到的後果。

雖然朝鮮官方稱近期軍事演習出於自衛,不針對任何一方以及加劇地區緊張局勢。但外界認為,朝鮮時隔一年5個月再次發射彈道導彈,並在短短6天內兩次舉行火力打擊訓練,並非僅是純軍事意圖。

韓國國防部表示,朝鮮發射導彈的目的一方面意在向韓美髮出信號,呼籲美方改變態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加強朝軍內部團結。

談到朝鮮發射導彈,美國總統特朗普10日向媒體表示,“我們正非常嚴肅地觀察事態,沒有人為此感到高興”。雖然出現了反覆,但特朗普依然表示,“(與朝鮮的)關係依舊在繼續”。

就在朝鮮發射導彈當天,美國國務院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斯蒂芬·比根抵達韓國。韓美在10日舉行了第四次涉朝工作組會議。韓國外交部10日表示,美國國務院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比根當天在首爾外交部大樓與外長康京和會面時稱,讓朝鮮重返談判的大門依舊敞開。康京和在會中表示,朝鮮近日發射近程導彈對於改善韓朝關係和緩解軍事緊張毫無裨益,令人深感憂慮,韓朝美就實現完全無核化與永久和平進行認真的對話尤為重要。比根對此表示同意,並重申韓美持續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

據悉,韓美雙方在工作組會議上就朝鮮射彈等韓朝關係問題進行通盤磋商,並商定繼續就對朝糧食援助事宜緊密溝通與合作。

“朝鮮兩次發射導彈,射程從200多公里提升至420公里,傳遞的信號是完全有技術能力、有資源來進一步大幅度地提升它的打擊能力,如果美方在跟朝鮮的棄核談判中不盡快地表現出更靈活、更妥協的態度的話,那麼,朝鮮完全可以有空間進一步去提升它相關的軍事裝備。”趙通告訴澎湃新聞。

时隔4天朝鲜再次发射导弹:促谈,还是回应美韩军事动作?

除了導彈,火力打擊訓練還使用了火箭炮。

時間在誰那一邊?

據《環球時報》5月9日報道,根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和糧食及農業組織最近的一份聯合報告,估計佔朝鮮人口的40%(大約1000萬人)的人急需糧食。

報告指出,發生在作物生長季節的乾旱、熱浪和洪水等自然災害影響了朝鮮國內的農業收成,而燃料和電力等資源的異常短缺,導致作物在收穫後不能及時獲得處理、運輸和妥善儲存,進一步加劇了糧食的損失。

美國白宮5月9日表示,如果韓國決定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美國將不會“干預”。

據韓聯社9日報道,韓國政府辦公室發佈消息:“週二韓國總統文在寅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電話交談時,美國對韓國可能向朝鮮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行為表示支持。特朗普表示,韓國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對朝提供糧食援助非常切合時宜,將成為一項積極措施。”

近日,朝鮮勞動黨機關報紙《勞動報》發表多篇與農作物、飼養相關的文章,再次強調自力更生的決心。朝中社9日刊文指出,鮮農業和山林經營管理部門對樂園連運技術交流社的研究員研發的高效植物成長促進劑的需求日益強勁。報道稱,該促進劑是促進穀物、蔬菜作物和樹苗等植物的成長,提高產量的營養液。

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盛認為,此前金正恩表態稱要在今年年底回到談判桌上,這實際上是跟美國下了一個通牒,暗示如果說今年年底之前美國不做出反應,朝鮮可能會有進一步的動作,現在朝鮮發射導彈也是進一步催促美國。

從目前情況來看,美朝雙方的談判暫停了,雙方並沒有實質性的高層和工作層面的接觸。

“第二次金特會沒有談成以後,美國對談判的態度是不急的,對特朗普來講,他已經取得了所謂的讓朝鮮停止導彈試射這樣的一個成果,所以外交上能夠對美國國內交代,所以不急。”李開盛指出,“但是朝鮮是比較急的,因為不但面臨制裁,國內糧食收成又不好,所以金正恩希望能夠通過談判來改善這種局面,但時間並不在金正恩這一邊。”

但趙通認為,時間並不在美國那邊。“在暫停談判期間,朝方可以繼續生產核裂變材料,並用它來製造數量更多的核武器,所以時間越拖,其實美方面臨的來自朝鮮的核威脅也越來越大。”趙通說。

“金正恩以這種方式來提醒美國終止談判、凍結談判對美方也不利,雙方都必須儘快找到一種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不然後果就非常具有風險性,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的‘小雞博弈’。”趙通說。

對於朝鮮近期發射導彈,中國外交部回應稱,早日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持久和平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也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當前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行處於關鍵期,我們希望各方珍惜來之不易的對話緩和局面,相向而行,共同為推動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問題的政治解決做出積極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