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灶打不起來,他拿出了打火機……環衛大伯遭遇煤氣爆炸全身燒傷

我們都知道,垃圾收集與處理的工作非常辛苦,並且充滿許多未知的危險。在本季浙江衛視《奔跑吧》欄目第一期中,跑男團成員通過挑戰給杭城的環衛工人送上了一份貼心的“禮物”——18000多份意外傷害險,受到大家的好評。

誠然,許多人都不希望這份意外傷害險真的會派上用場。可遺憾的是,4月26日,這份保單便生效了—— 一位環衛工人因遇煤氣爆炸被緊急送到了浙大二院……

煤氣灶打不起來,他拿出了打火機……環衛大伯遭遇煤氣爆炸全身燒傷

煤氣灶打不起來,他拿出了打火機

4月26日16:00左右,凌晨4點就起床工作的環衛工人鄔大伯終於回到了出租房裡,準備做晚飯。他打了打煤氣灶,但沒打著。於是,鄔大伯從房間角落裡找出個打火機,想“手動”點火。當他再次開起煤氣灶開關,打火機的火苗竄了起來,緊接著“砰”地一聲,煤氣罐發生了劇烈爆炸。鄔大伯猝不及防,僅穿著短袖短褲的他瞬間被火焰吞沒。

鄔大伯哀嚎著跌跌撞撞跑出門呼救,幸而有鄰居及時發現並撥打了120,而後立馬送至浙大二院急診進行處理。任海濤副主任醫師是當天負責接診鄔大伯的燒傷科值班醫生,他介紹道,鄔大伯全身燒傷嚴重,診斷為體表80-89%的燒傷及60-69%的三度燒傷,且伴有吸入性損傷。入院後,鄔大伯疼痛明顯,很煩躁,且尿液顏色較深,任醫師當即在急診室留置導尿管、氣管切開,建立了雙側骨通道和一側深靜脈通路,進行及時有效的液體復甦,避免了早期腎功能損傷的發生。

鄔大伯的主管醫生——燒傷科邵華偉副主任醫師說,患者目前已經度過休克期,基本生命體徵穩定,並在傷後第4天接受了雙下肢切痂植皮手術。因鄔大伯創面較深,除背部約5%創面包紮治療外,餘下未手術創面均採用暴露治療,最終三度燒傷面積估計在80%左右。另外,鄔大伯頭皮燒傷嚴重,健存皮膚較少,導致供皮源緊張,後期的治療難度非常大。若暴露的創面得不到有效的覆蓋,將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前路漫漫,危險重重。

家世坎坷的鄔大伯唯一的親人是他的妹妹,每天守在燒傷科重症監護室的門口。目前,鄔大伯前期治療費用已由單位墊付,並幸運地接受到跑男愛心保單的保費,江乾區紅十字會和杭州市紅十字會也前來慰問,同時通過水滴籌籌集到一些善款。鄔大伯本身有醫保可以使用,但自費部分仍然吃緊,正在不斷籌措中。鄔大伯的妹妹說:“真的感謝社會上這麼多好心人,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

煤氣灶打不起來,他拿出了打火機……環衛大伯遭遇煤氣爆炸全身燒傷

鄔大伯在醫護下終於睡著了

煤氣燒傷調查:

工人、農民為主,近一半中度燒傷

隨著天氣炎熱,浙大二院燒傷科又進入了收治“旺季”。在諸多燒傷病人中,煤氣燒傷顯得尤為常見。浙大二院燒傷科主任韓春茂與研究生金榮華,對浙江省內的煤氣燒傷進行了流行病學研究。

研究中對浙江省內五家醫院的燒傷專科2011年至2015年因液化石油氣燒傷住院的患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五家醫院燒傷科共收治的煤氣燒傷佔所有燒傷患者的9.12%。也就是說,10個燒傷住院病人中就有1.6個是煤氣燒傷。而且據調查,煤氣燒傷的住院患者有48.83%為中度燒傷。

那麼,哪些人容易發生煤氣燒傷呢?調查發現,工人和農民才是煤氣燒傷的主要受難群體。目前使用罐裝煤氣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農村和城中村裡的農民房或是群租房。受傷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並且以最具生產力的青壯年為主,其中41-50歲佔比24.49%。在浙大二院燒傷科五年中的煤氣燒傷患者,63.59%無醫保。

同時調查發現,發生煤氣燒傷,95.1%的原因是氣體洩漏。據瞭解,將煤氣送至燃氣灶燃燒的過程中需經過3個裝置(液化氣罐、連接管、燃氣灶)和2個連接處(液化氣罐-連接管、連接管-燃氣灶)。這5個部分任何一處失效或氣體洩漏,都會引起嚴重的事故。

煤氣灶打不起來,他拿出了打火機……環衛大伯遭遇煤氣爆炸全身燒傷

罐裝煤氣怎麼使用才能確保安全?

在購買新的煤氣罐時,一定要檢查罐的減壓閥等連接處是否連接牢固,是否有漏氣,若有,堅決更換;

煤氣罐忌撞擊,煤氣罐之間、與地面等都不能有大的碰撞,也不能將煤氣罐倒過來。快用完時,也不能用搖晃來延長使用時間;

煤氣罐忌高溫,不要與爐子、暖氣片等東西靠得太近;

存放煤氣罐的地方保持良好通風,以免煤氣洩漏時環境密閉造成煤氣中毒;

家裡使用罐裝煤氣的,回家時切記第一件事就是聞有無異味。如有異味,一定要先打開門窗通風,同時避免明火產生,如開燈、按門鈴、打電話、使用電蚊拍、抽菸等;如果發現異味較重,建議不要入內,馬上撥打119,並想辦法通知並疏散周圍的群眾;

根據國家規定,連接管需每2年更換一次,燃氣灶及液化氣罐需每8年更換一次,液化氣罐閥門需每3年更換一次;

煤氣罐不要私自拆卸,若有零件需更換,請專業人士進行更換,並定期檢修。

如果還不放心,那麼使用燃氣洩漏報警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燃氣洩漏報警器一般安裝在廚房,其核心氣體傳感器(俗稱“電子鼻”)會隨著燃氣濃度而變化,隨之產生電信號。當燃氣濃度過高時,報警器會發出聲光報警信號。

記者:陳泠君

通訊員:方序 童小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