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長城“八段錦”

大同長城“八段錦”

古人有評選八景的雅好與習慣,為什麼要評選八景呢?我想主要是因為一個地方景點太多,看不過來也記不得住,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景點無疑是一種可取的辦法。咱們大同明代、清代都有“雲中八景”說,明代的八景是:魏陵煙雨、石窟寒泉、採涼積雪、桑乾晚渡、寶塔凝煙、玉橋官柳、雷山返照、鳳台曉月。清代“雲中八景”因時過景遷有所變動,即在明代八景中去掉了玉橋官柳、桑乾晚渡、石窟寒泉三景,增加了鎮樓秋爽、柳港泛舟,石窟摩雲三景。

大同長城資源豐富,有長城博物館之稱。境內有趙長城、漢長城、北魏長城、北齊長城、隋長城、明長城。明代有外長城、內長城兩條線,有七十二城堡。同八達嶺、司馬臺長城相比,大同長城原汁原味,有其獨特的美,滄桑、古樸、悠遠。那麼,大同長城哪裡最美?哪些是最有特色的景點?最具代表性的“八段錦”在哪裡?

古人評選八景,不僅注重春夏秋冬不同季節,而且注重雨雪陰晴不同氣候,以及晝夜晨昏不同時段,不同時光裡的景點自然有不同的風情。我們今天評選長城八景,也要考慮這些因素,考量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時間的景點特色,選出最有特色的大同長城八景。

前不久,我就大同長城八景做了個問卷調查,請一些大同長城專家學者給出答案,結果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春天:守口堡、李二口、鎮川口、守口堡;夏天:得勝堡、保安堡、鎮邊堡、鎮川口、長城鄉;秋天:狼牙口、摩天嶺、凌雲口、威魯堡、寧魯堡;冬天:平型關、保平堡、樺門堡;早晨:鎮邊堡;黃昏:寧魯堡;晴天:方山長城;雨天:威魯堡、月華池;月夜:雲岡堡,落子窪等。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眼裡的大同長城八景如下。

守口杏韻

春天,杏林盡染的陽高古堡長城是一幅最為迷人的畫卷。杏花像是報春的仙子,在枝頭肆意地怒放。她無拘無束,毫不做作,薄粉輕紅,含情淺笑,盡情地展示著嬌美的花蕊,似在邀人共賞春色。而守口堡的杏花最是繁勝好看,一年一度的杏花節,美麗的“杏娘”迎著春風,聞著花雨,與巍然的長城漢子在春天裡浪漫相約。無數遊人就是出席這場盛會的嘉賓。守口杏韻,已成為大同春天最美的標記。

大同長城“八段錦”

得勝風雲

得勝堡作為歷史上的邊塞重鎮,見證過千軍萬馬廝殺的喧囂、血流成河的殘酷、王朝更替的屈辱,它穿過時光之河,迎接過風暴沙塵的洗禮,依然在原野上傲然挺立。而當年隆慶議和之後它首開馬市,日進斗金,繁華一時。21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首次踢進世界盃,在這裡舉辦隆重的出征儀式。2018年“請城磚回家,為長城療傷”的盛大場面又在這裡呈現。得勝堡見證了一場一場的歷史風雲,見證了這一切平凡與不平凡。

大同長城“八段錦”

凌雲翠屏

凌雲口位於渾源縣城裴村鄉,自古為內長城古關塞口。凌雲口兩側連續的牆體如今只剩下當地人稱的“圪碴子”,左邊築有一座黃土夯築的小方城,是40米見方的烽堡,當地人稱“六郎城”。

這裡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寧靜安祥,堪稱世外。有飛流直瀉的水簾洞,有形神兼備的魯班石。群山林木覆蓋,到處異草香花,組成了一幅幅七彩畫卷。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此後,發出“高峻而古雅”的讚歎。2018年7月28日,“走進凌雲口·千人霞客行”徒步穿越活動在霞客谷舉辦。千餘名戶外人士滿懷豪情走進青山幽谷,品味絕美凌雲山水風光,踏訪霞客古道邊塞幽情。

大同長城“八段錦”

樺門積雪

天鎮樺門堡因山勢而建,雖然不是海拔最高的堡子,但卻是建在最陡峭山上最為易守難攻的堡子,也是保存最為完整的堡子。樺門堡所在的山區從溝底到山頭,到處草木蔥蘢,鮮花盛開,赤橙黃綠青藍紫,滿目蒼翠,局部平坦處如鋪展的大花地毯,整體起伏的山體又似綵緞流動。山脊上蜿蜒著黃土夯築的長城,密集的墩臺如同線譜上的一個個音符。群山中最高的山尖上聳立著一座高大而堅固的城堡,其厚實的城門是用樺木做成的,巨大的青磚上面生了厚厚的青苔。由於地勢較高,樺門積雪成為長城線上一大景觀。

大同長城“八段錦”

鎮邊流嵐

鎮邊堡長城段是大同境內極為少有的臺地長城。因地勢平緩,不易防守,所以墩臺築得較為密集,長城內外各有一排相隔50米的烽火臺相伴長城前行,彷彿衣服上的雙排紐扣,給人烽燧連天的震撼感。配以內堡外墩,烽堠相望,邊塞風光盡收眼底,蔚為壯觀。而當平流霧籠罩,如夢似幻,簡直如仙境一般,前不久鎮邊堡長城段平流霧景觀就刷爆微信圈。

大同長城“八段錦”

雲岡月華

雲岡是個神奇的所在,武周山下石窟相連、萬佛雲集,護佑著世間平安,山上北魏和遼金時期的古廟遺址疊加著明代古堡,更增加了這裡的歷史厚度、文化內涵。雲岡堡有新舊兩堡,雲岡山前舊有石佛寺堡,明代在原堡基礎上增築,是謂“雲岡下堡”,另在山上築堡,是謂“雲岡上堡”,上堡下堡相連,形成犄角之勢。

 

雲岡賞月別有意趣。2013年中秋節期間,這裡舉辦過一場《月下雲岡三千年》中秋文化盛會。“雲食”“雲樂”“雲劇”“雲舞”“雲茶”“雲香”“雲帖”等系列主題活動接連上演,讓景區在月光、燈光,茶香、餅香,歌聲、樂曲聲的渲染下,頗具神采韻味。

大同長城“八段錦”

摩嶺奇觀

寧魯口的摩天嶺是五路山最高峰,蜿蜒起伏的明長城就築在此山上,當地俗稱小八達嶺。摩天嶺景區有人稱“關山林”的柱狀節理火山地質構造,還有反映西方宗教文化的大單巴。景區內的鎮寧箭樓是明長城唯一一座駐兵箭樓。黃色的長城,黛色的山體,讓人頗有邊塞古樸雄渾、地老天荒之感。這裡集邊塞文化、邊關風情、民族融合、邊關商貿、地質奇觀於一體,被譽為長城文化帶、塞上邊關鄉、民俗文化庫、古堡烽堠廊,2010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大同長城“八段錦”

新平問邊

新平堡位於山西省與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所謂雞鳴聽三省。這裡歷來為“邊疆極衝之地”,戰國、秦、漢時代為代郡延陵,北魏稱倚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明朝軍隊在此築土堡。胡漢民族在這裡有過激烈的碰撞,明成祖朱棣曾御駕親征,在此地與瓦剌首領順寧王馬哈木展開決戰。而更多的是時候,兩個民族在這裡交流交往、和平相守,新平堡一個村子住著蒙漢兩族人,一條路隔不開胡漢一家親。所以,新平問邊,不知誰人是胡漢、哪裡是家鄉?

大同長城“八段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