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挖出一個罐子,卻被3次否定,專家用5雙手套收下,現成無價之寶


1979年春,河南臨汝縣閻村大隊的小學老師李建安在集市上喝茶時,從一位60多歲的老漢哪裡聽到一個重要消息:在紙坊鄉紙北村的蘋果地裡發現了一些紅色的陶片。李建安是個考古愛好者,聽到這個重大消息後他立刻回家拿上鋤頭趕往蘋果地。圖為:農村老人喝茶

中午時分,在老漢的幫助指點下李建安在一棵蘋果樹下挖出了一個殘破的尖底彩色陶罐。這個陶罐不是一般人家用的,倒像是埋在地裡很長時間了。李建安不甘心,繼續揮舞鋤頭往蘋果樹地下挖去。圖為:農村小學

挖了十多分鐘後,李建安又接連挖出了紅、青兩種顏色的陶缸和尖底瓶13個,最後挖出的一個大陶缸精美無比。上面畫著只鳥、一條魚、一柄石斧,造型古樸自然,看上去很有年代感。李建安挖到這些罐子後,於當天下午將這些罐子用一條麻布口袋揹回了家裡。圖為:蘋果地


幾天過後,李建安對這些罐子進行清理,當發現最大的陶缸裡有人骨時,李建安的妻子認為非常晦氣,於是對李建安一頓臭罵。李建安沒有辦法,只得將這些罈罈罐罐用手推車運到自己的辦公室裡去。圖為:尖底彩色陶罐

很快,這些罐子又遭到了同事們的嫌棄。李建安無法,又用手推車將這些罐子送去縣文化館上交。然而,李建安連續送了3次,先後來了三個專家都認為這些東西沒有價值,勸他拿去埋了。李建安認為,這些東西絕不簡單,於是又將這罐子偷偷運回了家中。圖為:農村的板車

李建安將這些罐子藏在家裡一個雜物間,用稻草和麥秸掩蓋。他用這種方式瞞過了家人。1980年春,家裡要翻修房子,李建安知道這些罐子藏不住了。於是又用板車拉著這些罐子去縣文化館上交。這一次,文化館館長張益久用5雙手套換下了這批罐子。圖為:收藏的罐子


1980年10月28日,省裡的專家到縣文化館視察。當專家看到那件大陶缸時,竟忍不住驚叫道“這是國寶!6000年前的國寶!”。據專家現場考證,這件陶缸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彩繪陶缸,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圖為: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這個大缸高 47 釐米,口徑 32.7 釐米,底徑 19.5 釐米,缸身上畫著一隻白鸛,面對豎立的石斧。白鸛嘴上叼著一條大魚,魚眼很小,身體僵直,魚鰭低垂,毫無掙扎反抗之勢,與白鸛形成強烈的反差。最後,這個大缸因此被命名為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圖為:陶缸圖案

據專家分析,大鳥是黃帝部落的圖騰,大魚是炎帝部落的圖騰,大鳥和大魚爭鬥的圖案,反映的是黃帝部落戰勝了炎帝部落,組成了統一的炎黃部落,黃帝和炎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石斧則是炎黃部落的族徽標誌。圖為:炎黃聯合


可見,這位首領曾經參與了炎黃之爭的“阪泉之戰”,最終戰死疆場,死後屍骨安放在這件甕棺之中。這件大缸被埋入地下長達6000多年,直到李建安將其挖出後,這才讓它重現人間,展現在世人面前。圖為:上古之戰

1981年,這件陶缸被緊急送往河南省博物館,隨後又送到了國家博物館。同年底,這件陶缸被定為一級文物、無價國寶珍藏。2002年,這件陶缸被第一批列為永久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屬於國家無價之寶。圖為:國家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