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計量工具小課堂開課啦!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你 愛不愛一個人

你的身體最誠實

你是否願意靠近他?

是否願意和他確認眼神?

很多時候

身體

可以本能地

對一件事物做出評判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沒錯,就是身體

自從人類的祖先開始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就對計量這件事產生了需求。小到田裡的水稻漲了多少,大到今年的糧食一共多少……當這些無法用肉眼查看的問題出現,大家可如何是好?

最初,我們的祖先缺少可利用的準確計量工具,他們束手無策,他們四下張望……終於!想到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自己的身體!

布手知尺

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人們開始用一黍的寬度作為一分,十分作為一寸,百分作為一尺。

《孔子家語》中有:“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舒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 大意是:中指節上一橫紋,叫一寸;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為一尺;兩臂伸長,叫一尋。

不過“布手知尺”只限於男子,女人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長度就為“咫尺”。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舉足為跬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跬是早期社會中,土地面積測量的最小單位。

先秦時商鞅規定“舉足為跬,倍跬為步”,即單腳邁出一次為“跬”,雙腳相繼邁出為“步”。

秦代曾規定“六尺為步”相當於現在的1.4米。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掬手成升

“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滿衣”

兩手合盛叫做“掬”,一隻手盛謂之“溢”。

人們採用“掬手成升”的原始計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交易等變得有據可依。《小爾雅·廣量》曰,“掬四渭之豆”,即4掬 = 1豆。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還有“

取權定重”、“邁步定畝”等用身體計量的方法。


身體也能成為計量工具?古代就有了答案!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鄭人買履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的鄭人就是盲目迷信外在標準,沒能好好運用自己現成的“腳”。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計量也在不斷髮展。我們不再需要用自己的身體對外物進行測量,相反還可以用許多工具精準的測量自己的身體(如軟尺、體重秤等)——好的,話不多說,小編該去稱體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