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的孩子不願與你交流

1

前幾天,我聽楊瀾老師講了一堂關於親子教育的微課。聽課的大都是爸爸媽媽級別,在互動環節,有許多家長多次提到親子交流這個話題。

感覺與孩子、特別是與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簡直太難了。

孩子長到一定的年齡,接觸的事物與關心的問題,漸漸與家長的認知有了差距。而且青春期的孩子在自己的心中,自以為是一個大人,有了相對成熟的思想,容易造成聽不進別人不同的理念,所以為了避免家長的異議,他們寧願選擇不交流。

而作為家長,不論對孩子的關心還是責任,還有對他思想的好奇,都有強烈地想交流的願望。

這種情況下,一方強烈想交流,一方躲閃避諱,不僅不利於親子交流,還有可能適得其反。要想愉快地交流,還真得想一些辦法才行。

聽說,你的孩子不願與你交流


2

兒子上初一的時候,我們市裡的一所中學出了事故,學生之間打架,致一個初三的孩子當場死亡。此事兒一出,整個城市就炸了窩。

家長們,更是急白了臉,一個個做好了回去給自家“小祖宗”上大課的準備,教育他不能欺負人,也不要惹別人。以防萬一,千萬千萬,不能讓這類事,發生在自家孩子身上啊。

我也一樣,等兒子一回家,趕緊急乎乎地把這事兒跟他說了。哪知還沒等我苦口婆心,他就表明了自已的立場:“誰要敢欺負我,我就揍死他!”

天哪!這也太嚇人了。這節骨眼兒上,居然聽到兒子說要“揍死人”,做家長的那還不得慌了神。

還好,自已生的孩子自己最瞭解。如若此時,我當場抨擊他“揍死人”的理論,給他灌輸與人為善的道理,那肯定會不出三句,就一拍兩散。

好吧!我穩住了自己,差開這個話題。

吃過晚飯後,我和兒子去小區裡散步。見他態度平和,我有意無意往“學校”與“同學”這兩個詞上扯。

我說,你們同學之間打架嗎?兒子立刻有些警覺的樣子。沒等他說話,我就趕緊接著說:“其實打架是挺正常的,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打過好多次架,總欺負人。”

“你還欺負人?”兒子有些驚訝。

我說:“是呀,不僅欺負人,還專門欺負男生,你別看你媽,當年是一個柔柔弱弱弱的女孩子,誰都不怵!”

“好傢伙,趕緊,趕緊說來聽聽!”他立馬來了精神。拉著我的胳膊要求我講講我的“欺人歷史”。

我說,我上初一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學撞了我一下,我在教室裡追著他跑了三圈,最後終於在教室後面,逮住了他。於是,我左手按著他的肩膀,右手抓著他的頭髮,把他抵到牆上,使勁向後就一推,嚇得他,再也不敢惹我了。

還有一回,放學的時候,隔壁班的一個男生,在眾人面前喊我“大學霸”,我氣死了,一低頭,正好,看到一塊雞蛋大的磚頭,拾起來,就衝著幾米外的那個男生甩去,天哪!你說有多巧,就跟灌籃高手似的,磚頭飛出去就砸中了他的後腦勺,他當時“哎呦”一聲就跑了!

我一邊說,一邊做著扔磚頭的動作。

“咋樣?你媽不好惹吧!”

兒子被我逗得哈哈大笑,說:“真有你的,不過你也真是,好賴話也不分,人家叫你個學霸怎麼了,你就打人!”兒子已經開始為我的同學鳴不平了。

聽說,你的孩子不願與你交流


我說,還有一回呢,我前排一個男生,跟我鬧著玩兒,腦袋老在我面前晃來晃去,我拿起語文書,用最硬的那一面,狠狠敲了一下他的腦袋,我覺得語文書能有多重啊,沒想到砸得聲音特別響。

結果他“嗷”了一嗓子,後來,腦袋都腫起了一個大包。他跟我說,當時差點都被砸昏了。

“厲害了,WORD娘!”兒子笑著拍起了我的肩膀。

我說是啊,是不是特牛,可是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怕呢!還好,那個時候小孩子都不嬌貴,回家也不會跟父母告狀。

你想想,如果當時一磚頭把那個同學打破了腦袋,或者用厚書把前排同學砸成腦震盪,可怎麼辦呢?萬一把同學砸出個好歹來,我這一輩子也良心不安。

當時,有一點小事兒就不讓份兒,現在長大成人,這幾年通過微信,許多初中的同學都聯繫上了,再見面,就跟親人一樣,想想小時候乾的那些事兒,除了覺著不懂事兒外,就是可笑。有一幫同學,是多麼幸福的事兒啊!

兒子,似有感悟地點點頭。說:“媽,你說得有道理!你放心,我肯定不會欺負人的,也不會惹事兒!”

“別人要是打我,我跑總可以吧?”他又笑著加了一句。

我也哈哈大笑:“跑唄,跑不丟人!”

就這樣,散完步,一場令我揪心的“打架風波”,也以如此完美的方式交流結束。

孩子不願意與家長交流,不等於沒有辦法交流,關鍵,作為家長,我們得找到一個點,比如,選取他好奇的話題,慢慢引導孩子快樂地交流。

聽說,你的孩子不願與你交流


3

關於交流這個問題,很多朋友問我,如果找不到那個“點”怎麼辦?我總是告訴他們,那就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在他高興的時候談。

比如我和兒子,許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快樂交流那個“點”,而又想跟他交流時,我也是有辦法的。

有時候,他要求我開車帶他去兜風,那麼,我就會趁這個時間與他聊天,聊著聊著,就會了解許多我關心的話題。

兒子喜歡美食,也喜歡自己動手做,那麼,廚房也成了我們交流的地方。

上個週末的早上,我和他一起去吃惦記了好久的小吃。

他吃的非常開心,吃飯的時候,他告訴我,他在網上關注了好多“窮遊族”,一對“摩旅夫婦”,已經在外漂了八個月了。

他說,他有一個“窮遊”的計劃,要在初中畢業後實行。

他對我說:媽,如果到時候我去“窮遊”你答應嗎?你答應我就告訴你再去,你要是不答應,我留個紙條兒,就走!。

這哪像徵求意見呢?

我說:我又不傻,反正你既然決定“非窮不可”,那我就答應唄。我同學文友全國各地都有,等你“窮”到哪裡,不行的話,我就請他們接待接待你。

他哈哈笑:“我看行!如果你願意跟著,我也可以帶著你一塊兒去!”

我笑:算了吧,你還是自己“窮”去吧!我等著“富遊”。

娘倆邊吃邊聊,從他計劃的“窮遊”路線,到作家大冰的“揹包旅行”經歷及新書,一頓飯的功夫,我又瞭解了不少他的新想法和新關注。

聽說,你的孩子不願與你交流


4

身邊的很多人都說,自家青春孩子叛逆的厲害,也有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我家兒子看著挺有個性,卻不怎麼叛逆呢?

其實,每一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懷揣著自己的一堆看法,他們也願意與家人交流和分享,只不過,他的想法,不是得不到大人的支持,就是換來一連串苦婆心地嘮叨。

作為家長的我們,一方面極力地想了解孩子,想交流,一方面又忍不住嘮叨指教。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如若是我們,也不願意與這樣的人交流。

把心放鬆下來,在快樂的節點,快樂的時間,快樂的環境裡輕鬆的聊天,不要被孩子說出的一些話嚇到,急於去板正他。以朋友的心與他聊,交流的問題,就解決了。

比如我兒子說的,初中畢業去“窮遊”,不用急,不用怕。答應他去“窮”好了。半年前,他還著了魔似地跟我說,初中畢業那個暑假就立馬做微商呢,誰攔著跟誰急!

怎麼樣,才半年,就換成“窮遊”了。

作為家長,你只需打開他的話匣子,讓他把想說的話快樂地說出來,而你負責傾聽,就夠了。至於引導,除了語言,不是還有行動嗎?

要記住,行動,永遠比嘮叨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