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曾經,他還只是12個殘障孩子的“父親”,如今,這所學校已經招了200多名學生,是他壘起這所學校的第一塊磚。

為了這一群特殊的孩子們,他從激情青年熬成兩鬢花白。他說,這群孩子雖然身體殘疾,但他們的教育不能殘缺。他用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他22年守護殘障孩子的內心力量。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我帶著滿心好奇來到賀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想要近距離了解這位從一名普通教師一步一步走上校長崗位,深扎特校22年的校長——吳龍坤。

他曾被評為“全國特教園丁獎”、“廣西《推標》先進工作者”、“賀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

他的工作,非常人能理解, 也非常人能勝任,但他卻以仁愛、專業、堅守,成為了殘障孩子心靈的“點燈人”。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回憶入行之路,吳龍坤走得頗為曲折。在1991年,賀縣八步鎮第三小學(即現在的賀州市新興南路小學)新成立了一個特教班,當時這個班級只有6名學生,2名教師,隨著特殊學生入學的逐年增加,當時的賀縣對建立特殊教育學校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一個小小的特教班已經滿足不了當時殘障孩子的上學需求。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2005年吳龍坤的一個決定解決了這個特殊班級的瓶頸問題,他向八步區教育局提出要求擴建或異地搬遷校舍的申請,以適應教學需求。

2008年,此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批准,這一決定改變了這群孩子的教育環境,也讓吳龍坤的教學生涯再次掀起新的篇章。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提起創建這所特殊的學校,吳校長拿出一張張費用清單和建校文件,那些年艱苦的回憶慢慢也被勾勒出來......

吳龍坤說,雖然已經得到了上級建校的批准,但是由於徵地廣,人情關係複雜,徵地工作成了最難啃的“硬骨頭”。為了把徵地工作做好,他總是一個人揹著包,每天天不亮就上農戶家門,推心置腹地和村民講政策、量土地,從未喊過累。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有一次有位農戶不滿足於最初始的徵地補償,計較那多一釐米的田埂,因為這差點對我動粗,當時覺得徵地工作真的很難,很少有百姓支持你的工作,但是又不能放棄”。

面對艱難的工作環境,吳龍坤更是堅定了信心,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一定要讓這些孩子學到知識,學到文化,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享受生活……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在這徵地期間,吳龍坤不僅要負責徵地工作,還要兼顧新興南路小學的學校管理工作,面對學校重大的任務,高強度的工作負荷,他從未退縮,一直勇於承擔。

他經常給自己打氣:再堅持一下就可以挺過去了,孩子們就會有自己的學校了。最難的徵遷任務,就是這樣堅持下來的。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不知經過多少次的爭執,多少次的溝通,多少次的協議,吳龍坤就這樣親力親為,最終他給孩子們徵得了24.5畝地建校。他是縮短了多少休息的時間,花了多少精力才能換來這所學校存在。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2008年3月啟動新學校的建設,2010年9月28日學校實現整體搬遷,新學校正式啟用。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學校建好後,上級領導讓吳龍坤選擇來特校當校長還是留在新興南路小學當校長,一邊是當時教學資源和條件都比較差的學校,另一邊是條件優越、工作環境好的學校,面對這樣差距甚大的選擇,吳龍坤毅然決然的選擇留在了特校。

他說,我看見這所學校從無到有,付出了很多精力,既然開始了,就要把它做好。這一選擇,也讓他的事業走上了一段新徵程。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吳龍坤在從事特殊教育22年的歷程中,他總是主動走進學生,瞭解殘童的內心世界,掌握他們的心理需求。為了更好地與他們交流,他自學手語,還虛心地向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終於通過手語架起了他和學生們心與心交流的橋樑。

為了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他當學生的保姆和保育員,陪他們做遊戲、講故事;為了提升孩子素質,不厭其煩地實訓孩子們。在從未停歇的腳步裡,吳龍坤校長就是這樣把特殊的愛給了這一群特殊的孩子,給了這一個特殊的事業。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吳龍坤熱愛特殊教育,關心殘障兒童,堅信教好一個殘障兒童,就是解放一個家庭。這麼多年來,他經常到殘疾孩子家庭家訪、送教;學生病了,他親自送學生就醫,經常自費給學生看病;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他總是急為學生所急,想為學生所想,“一個特殊學生的背後就是一個不幸的家庭”,在辦學條件得到改善之後,他毅然決定要把所有學生食宿降到最低,他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把校園成了學生生活的家園、成長的樂園。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在新學校的這八年多的時間裡,吳龍坤認為努力培養殘而不廢、學有所長的特殊學生才是特校發展長久之計。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挖掘潛能,湧現出一批身殘志堅,出類拔萃的學生。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陶美鳳同學參加全國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獲女子坐姿飛鏢第二名,邱苗苗參加廣西第三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兩枚銀牌,曾麗娟參加廣西第三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一銀一銅,校友梁瑩參加中國好聲音並考上長春大學........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2018年9月25日—30日,廣西第九屆殘運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會暨第四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桂林舉行,賀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選送的運動員以4金5銅的優異成績圓滿收官,打破了特校0金牌的記錄。然而在三個月的訓練中,每一天對於吳校長來說都是挑戰。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各就各位是走上來的意思”“邱苗苗你不要跑竄道”“我剛剛才說了要把手臂甩起來,要用力蹬腿、抬腿”“你們要跑快點,不然拿不到獎牌了”......

在我們看來一個普通簡單的200米跑和400米跑,吳龍坤卻需要花1個多月的時間教會他們。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吳龍坤說,每天早上6點半和下午的4點半是訓練時間,訓練開始都需要耐心的跟她們說訓練技巧、比賽規則,你說一遍他們只能領會百分之十,所以你要一直重複你說的內容,同時還要演示給她們看,這樣她們才能接收你的信息,所以訓練她們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吳龍坤明白,特殊學校的老師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清楚僅僅依靠愛心與耐心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些兒童,只有專業的康復才可以點燃孩子的心靈,修復殘缺的嫩芽,讓他們朝著健全的方向生長。

他說,下一步爭取在特校中新建殘障兒童專業康復教室,讓學生們接受更全面的教育。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有人曾問他,半生已過,累嗎? 他笑笑說:“不累,我很快樂。”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其實,他所做的,已經遠遠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校長與管理者。

他代表著教師的進取力量和精神高度!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一個做教育的人,應該怎樣盡責於自己的職業,怎樣忠誠於自己的事業!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二十二載風雨路,一片丹心獻特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