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作家王晨百如何走向文學創作道路

濮陽文化網訊 王晨百上了八年中學,學業成績幾乎是倒數排行榜中有名的。王晨百讀過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五年初中求學生涯中,又上了三個不同的學校。

濮陽作家王晨百如何走向文學創作道路

王晨百渴望進入高中學習,在求學無門的情況下,選擇了縣城裡一所最為普通的高中,濮陽縣第四中學是所公辦學校,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這裡沒有分數線的門檻,只要你拿上幾百塊錢就可以上高中。老師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沒有絲毫輕蔑。

王晨百自從上了高中語文成績從沒有考試及格過。在每週作文課時,王晨百總喜歡瞎寫,把作文當故事來寫,得到的並不是老師的批評,相反是鼓勵。語文老師曾在他的作文本中這樣寫道:“出色的想象力預示著你的智慧,堅持不懈,總有所獲。”王晨百將這張寫有鼓勵語言的一張紙從作文本上撕了下來,作為永久珍藏。

高一下半學期,王晨百不經意間迷戀上寫作。他上課下課都想著寫故事,不寫故事憋得慌,寫出來倒感舒服很多。高一下半學期,王晨百創作了十幾個故事,包括《河清之洗》在內。初稿的《河清之洗》是本一萬多字的小說。

進入高二,已經分了文理科班,王晨百想以後學醫,便選擇了理科班。他的理科成績極差,而且他又比較喜歡寫作,自然和他選擇的理科班有些不符。

2005年9月,王晨百突然心血來潮,他想寫一部長篇小說,而這個小說就是要將中篇小說《河清之洗》進行延伸。起初家人並不看好他搞創作,但也沒有反對。到了2005年10月17日,王晨百正式創作《河清之洗》。

從此以後,王晨百便堅持每天早晨三點五十起床,四點到教室來寫作。

王晨百早起定的鬧鈴引起了宿舍同學的公憤,為了減少鬧鈴對別人的干擾,王晨百便把鬧鐘放在自個兒被窩裡,為此他壓壞過四隻鬧鐘表。表的毀壞,一覺睡到六點,也是王晨百創作中唯一沒有堅持天天創作的原由。而其他時間,重大考試時,也曾經有過四天時間沒有創作。從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七日開始創作,到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三日結尾,中間只斷過八天時間沒有寫作。

在學校創作每天都是早晨四點開始,一直寫到六點,一天兩個鐘頭。無數放棄的念頭產生過,就因為王晨百每天早晨都能夠模糊地看到一箇中年婦人拿個大袋子,趁著天黑在校園裡撿垃圾,天那麼冷,那麼黑,難道不能白天在撿嗎?王晨百心想那個人肯定是礙於顏面,為了更有尊嚴的活著,才不得已這樣去做。那個每天撿垃圾始終沒有被王晨百見到真面目的人成為王晨百創作中最大的精神鼓勵,堅持,不要讓人看見,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王晨百寫作第一天開始到結束,班裡沒有一個學生知道他起那麼早在幹什麼。

2006年的寒假期間,晚上天冷到了極致,他的腿經常凍得冰涼。王晨百每天晚上都要坐在桌前,守著一盞檯燈,整整寫作一宿,一旦拿起筆就得寫十個鐘頭以上,就連大年三十也是這樣過來的。二十幾天假期天天如此。高二暑假假期結束了,長篇小說《河清之洗》仍沒寫完。學校放假三個星期,王晨百拖了一個星期才去學校上學,堅持在暑假一個月的時間裡匆匆為小說收了尾。小說結尾這樣寫,“河清之洗風漂雨凌散,各悲千愁乍冷與君剖。”

家人對他寫作是非常支持的,當時拿出了兩千塊錢來打印這部長篇小說,小說打印出來有五百四十多頁,字數超過七十萬。

高三那會,王晨百把《河清之洗》打印稿件拿給了語文老師看,並請老師幫助修改。語文老師拿到稿件之後,頗為用心的看了一段時間,還用紅油筆進行圈點,部分錯誤予以修正。王晨百多次和語文老師交流文學,讓老師對他的作品進行一個整體評價。語文老師不想打擊這位學生的自信心,便委婉說道:“想要成功,需要大改。”

高考過後,王晨百拿著《河清之洗》小說稿件來到北京打工。起初王晨百在哥哥的介紹下進入一家音響公司學做銷售,王晨百並不能適應大城市的節奏,幹了兩天便離開了。王晨百想投稿後回家復讀。就在投稿的時候,被保安隊長勸說留在了出版社做了保安,開始了北漂之旅。之後王晨百在北漂期間換過多份工作。無論他做什麼工作,總會想著自己的小說,每天晚上不停的修改稿件,他在小說原有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了重寫,2009年重寫之後,小說字數由原來的七十多萬字變成了二十九萬字,後來經過多次反覆修改,小說字數只剩下二十二萬字。

2013年,王晨百根據北漂經歷的所見所聞創作成了一部影視劇作《兄弟在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