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要問這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什麼?

我想,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我連自主選擇出生的權利都沒有。

01

今年“五一”,一部黎巴嫩的小成本製作電影剛上映,便獲得了一眾好評,這部“黑馬”影片,以現實主義的手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真實人物改編的故事,片名為《何以為家》。

電影以貧困的原生家庭作為背景,影片從庭審現場開始,以一個12歲的男孩視角出發,敘述了一個悲慘的人生故事。男孩將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控訴理由是:他們生了我。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生活中,不少人常抱怨父母:“你為什麼要生下我?”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大多數人都會對抱怨者感到失望,又或者覺得抱怨者過於矯情。

當現實被搬上熒幕時,我們看到了一個確確實實悲傷而又令人心痛的故事。

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名叫贊恩,他是一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孩子。自打他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過上一天幸福的生活。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他有七個姐妹,家中共九口人,全都生活在一個狹窄的小黑屋裡。這個“家”連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不具有,沒有床,沒有食物,沒有戶口身份,年小的孩子被鎖鏈綁著,像栓狗一樣,年紀大點的孩子,要幫著家裡掙錢。

童年時期的贊恩,經常拿著父母開的處方到藥鋪去騙藥,然後再拿回家給父母研製毒品,用以出售,換得經濟來源。

02

在這樣艱苦環境下成長的贊恩,承受著太多本不應是他這年紀承受的東西。

他疼愛自己的妹妹們。當他得知妹妹來例假時,他害怕父母發現,幫妹妹打掩護,叮囑妹妹要小心,千萬不能讓媽媽知道,因為來例假就意味著女孩可以嫁人了。

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妹妹最終還是被賣了出去,父母將薩哈賣給了一個商販,一個足於當妹妹叔叔的中年男子。

贊恩強力阻止,卻依舊沒能攔住,甚至遭來了父親的毒打。看著妹妹被帶走,看著骯髒的交易鈔票,贊恩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傷,憤怒地離開了家。

沒有錢的他,只能流落街頭,後來幸運地被一名非法移民的黑人女子(拉希爾)收留。

然而,拉希爾的命運並不比贊恩好多少,她未婚先孕,最後被男人拋棄,她一個人帶著私生子(尤納斯)生活,每天靠著打苦工維持生計,生活過得一團糟。

贊恩每天幫拉希爾照顧尤納斯,就像照顧自己的妹妹們一樣。雖然生活清苦、乏味,但也總算是找到了一絲溫暖的時光。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03

然而,好景不長,生活似乎總是喜歡跟贊恩開玩笑,剛住沒多久,拉希爾因為沒有戶口而被遣送。一下子,贊恩失去了經濟上的資助,他和年幼的尤納斯陷入了生存的窘境。

為了活著,他帶著嗷嗷待哺的尤納斯,重新踏上了流浪的生活。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他做著父母曾做的一切,撿破爛,販賣毒品,甚至連照顧尤納斯的方式都跟父母如出一轍。

最後,他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他只能狠心地將尤納斯賣了,因為別無選擇。

贊恩活在一個看不見希望,看不見未來的世界裡。

當他出現在法庭面前,控訴著自己的親生父母時,他唯一的希望是“別再生了!”

在孩子心裡,童年應該是美好而快樂的。但是,在贊恩身上,他卻絲毫感受不到童年的快樂。

他流著淚說:“我聽過的最溫柔的話是‘兔崽子滾出去’、‘讓開,廢物’,生活就像一堆狗屎,我像一堆腐爛的肉……”

生而不養,比謀殺更可怕!

04

生活越貧窮,越容易讓人陷入黑暗的深淵,

即便你想潔身自好,保持“特立獨行”,也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暴力、衝突、仇恨,這些詞彙往往與貧窮的人生捆綁在一起。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影片中的主人公真名就叫贊恩,電影中的故事基本就是他的生活原貌,可以說這就是他的本色出演。

這世界,還有多少像贊恩一樣的例子,很難想象,不敢想象。

電影拍攝後,贊恩獲得了國際上的幫助,擁有了合法的身份“戶口”,同時還順利地移民到了挪威居住。

將親生父母告上法庭,只因生下我!生而不養,何以為 “家”?

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個像贊恩一樣可憐的孩子,能夠幸運地搭上“便車”,通往幸福的國界呢?

何以為家?“家”在何處?生而不養,何以稱為 “家”?

有時候,生活,真的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艱難。

不幸的人,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治癒黑暗的童年,

如果這世間孩子可以選擇父母,選擇自己的出生權,也許,很多人一輩子都會孤獨終老,一輩子沒有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