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你瞭解雲南嗎?”

“這不是廢話咯,我可是土生土長的最能耍的雲南人”

“那你知道馬壁村嗎?”

“馬...壁...村......?”


“總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總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總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今天,我被一個百度百科都搜不到的地方征服了。 ”他們說這裡,叫馬壁村。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未曾到過文山廣南馬碧村的你,真的算不上是骨灰級“玩”家。

隸屬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者兔鄉的馬碧村,距廣南縣城67公里,是一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千年壯寨。全村共有133戶,683人,全部為壯族,在這個不為人知的古村過著田園詩歌般的生活。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這裡距離廣南縣城67公里,交通不是很方便,現在通往村子的仍然是土路,一下雨便無法進入村子,這也使得馬碧壯族村寨的原始風貌和人文景觀鮮為人知。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村前有一條寬50米的馬碧河,一座吊橋橫跨河面,是村子外出的必經之路,也是無數旅者的回憶之地。每個來到這裡的人,或是祈願,或是留念,像是一種儀式感。馬碧河兩岸是稻田成片,房屋前後綠樹成蔭,果樹成林,美得不像話。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來到馬壁村,就像是一場美妙的時光探奇。遠遠看著吊腳樓上的老人和貓,溫暖的讓人一瞬間熱淚盈眶。或許,這才是內心真正的平靜吧...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關於馬壁村名字的來源,還有一個接地氣的說法。

村子裡的人說,早在千餘年前,這個村子的祖先趕著壯族人家最得力的水牛,帶著最輕便的生產生活工具,遷徙路過這裡,然後決定繼續趕路,決心尋找一處符合稻作民族“居水頭、駐田壩,魚肥水美、稻穀飄香”的田園水鄉定居。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領頭那匹託著祖宗牌位和家族族譜等珍貴物件的紅鬃馬,徑直向山頂上衝去。到了山頂紅鬃馬便再也不動,並打著響鼻,向祖先頭人連連示意。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祖先頭人一看這場景,便覺得這是馬的旨意:“這可能是天意,這馬逼著我們不走了,咱們就在這兒安家吧”。此後,祖先頭人就把這個村子取名為“馬逼”。建成後的馬碧村民風淳樸,家業興旺,找到這如“碧玉珍珠”的水寨山鄉,祖先頭人格外欣慰。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當即決定村子的名字照喊,仍叫“馬逼”,但這個“逼”字,要換成金珠碧玉的“碧”字。從此後,“馬逼”就改成了“馬碧”,同時,也將寨前的清水江改叫“馬碧河”。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馬碧村既然號稱“千年壯寨”,也算是個“千年老古董”了,所以這裡到底有沒有古董呢?

果不其然,剛到村口就驚呆了,這個村子,許多人家住的房子都是“古董”級別的。全村總共就130餘戶人家,卻還有123戶人家保存著吊腳樓。傍山而居依水而建的杆欄式吊腳樓,是馬壁村的一大特色。部分杆欄式民居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據當地人介紹,馬碧村的大部分民居都有100餘年歷史,其中幾幢的年紀約有500年。為了保護民族風格的建築,目前村子裡只有10棟磚房。大部分房屋都還保持著幹欄式建築最傳統的樣式。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這種樓均是木結構,用青瓦或茅草覆蓋,通風涼爽。 房屋兩端向外延,以增加房屋使用面積,這裡的村民多用來作臥室或佈置姑娘精緻的閨房。大門前屋簷建涼臺或吊腳長廊,供夏天乘涼閒談或者婦女做針線活。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夏天稍熱的時候,村裡的媽媽和姑娘們便坐在長廊上家長裡短閒聊著刺繡,是不是發出“咯咯咯”的笑聲,可不熱鬧。很多壯族美麗的刺繡也都是誕生在吊腳樓的涼臺上。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所以說馬碧村戶戶都是刺繡高手,遊走在村裡會不時的發現有老人坐在自家屋前曬著太陽、繡著鞋墊或衣服。家裡人身上的衣服,大多都是出自她們之手。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都說少數民族天生多才多藝,馬碧村的人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這裡的手工藝品種類繁多,什麼刺繡、編織、陶藝、紙藝、繡縫、木作多不勝數,特別是壯族手工刺繡、編織更是延承了幾千的歷史,承載著壯民族的文化傳統,美體現了壯族人民的勤勞、多藝、自立更生的美好品質。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之所以對馬碧村如此情有獨鍾,除了可以感受到淳樸、鮮活的民族風情之外,更為珍貴的是,在這裡尋覓一種在都市森林裡久違的輕鬆與感動。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生活的詩和遠方,都不如家裡的三尺廳堂。

雖然交通閉塞,生活全靠自給自足,每年務農的人均收入只有兩千多元,但他們依然堅守在家裡。村民總說:“家裡有老人在,我兒子才三歲,我是家裡所有的依靠,就算沒錢也不能出去打工。”正是這種純粹的溫暖最動人...

就算你是雲南人,你也不一定知道雲南有個中國版的“綠野仙蹤”!

這個堪稱中國版綠野仙蹤的地方就在文山州廣南縣者兔鄉的一個小自然村距離村委會7公里,從昆明(東部客運站)每天有5班車到廣南,然後在轉小巴車到者兔鄉,到鄉里就很好找了,路痴也不用害怕,可以請求當地的老鄉幫忙,這裡的人都很熱情好客,不用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