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把供春壺創於何時?為何平凡書童供春名垂千古?


在中國紫砂壺的發展史上,供春壺的製作有著要其重要的地位。

它是紫砂壺走向成熟並發展到高峰的開端,而供春壺也已成為中國紫砂壺的一個象徵,是中國工藝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代表。

那供春壺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叫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砂壺名藝人供春所作的壺。

供春即龔春,供春是一位官員的書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地學。後來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

供春壺的創作,使當時宜興的紫砂壺從粗糙的手工藝品發展到工藝美術創作,這都是供春的功勞。

由於供春的壺太出色了,從明朝開始就有人研究仿製,茶壺名家時大彬就留下過仿製供春的壺。

歲月流逝,供春壺仍然經久不衰:清代的黃玉磷、江案卿,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和仿製。

在紫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平凡的匠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默默無聞,只用一片真心、一雙巧手,創造出一把又一把出色的壺,帶給我們許多感動和審美的享受。 比如書童供春以及無數的用心做壺的紫砂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