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彩虹”飞 航道提升环境美

打造运河文化带,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在我们常州,穿城而过的运河,更是滋养一切的“母亲河”,保护与传承工作也在加快推进。这些年,无论是在桨声灯影的老运河,还是舟楫往来的新运河上,又增添了多座跨河桥,成为新的亮丽风景线。

大运河上“彩虹”飞 航道提升环境美

西仓桥改造工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进入收尾阶段。

西仓桥南接大仓路,北连芦墅路,始建于明朝,1986年石桥改建为平桥,2017年为配合新的运河规划,改建车行桥,桥身设计体现出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韵味。西仓桥通车后,将成为运河两岸居民的一条快速通道,大大减轻中吴大桥和怀德桥通行压力,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补充。

大运河上“彩虹”飞 航道提升环境美

在常州的东大门,我市先后投资近1.8亿元,在运河上改造新建了三座现代化的大桥——横林西桥、横林大桥以及横林东桥。

2018年4月份开通的横林东桥,是京杭运河常州段最东侧的一座桥梁,引桥分别跨越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及中吴大道,桥梁全长约1200米,宽19.5米,净高7米。净高提升后,船舶通航能力也显著增强。

经开区横林镇建管所副所长赵琴英表示:“大运河四改三,由四级航道改为三级航道之后,经过大运河船的吨位就明显增加了。”

近年来,常州运河航道“四改三”工程持续推进,河宽由60米拓展至80米,航道由500吨级提升为1000吨级,水上运力大幅提升,充分凸显了常州作为运河沿岸水运大市的重要地位。

大运河上“彩虹”飞 航道提升环境美

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红亮说:“常州的芜申运河、丹金溧漕河、锡溧漕河,都是我们常州境内的4条千吨级航道,如此高等级的航道网,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水运发展规划要求,建成我们国家的水上运输大动脉。”

目前,常州横跨新、老运河的现代化大桥总共已经有近70座。在经开区,大运河将丁堰街道分为两个片区,河北片区主要是工厂、学校、医院和综合市场,而南部片区主要为近年来新开发的居民小区。

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居民顾小弟说:“南边住着大概有三四万人,大部分都是厂里的职工子弟,还有家属,小孩在这边读书,因为对面还有很多的附属工厂。”连接两岸的工农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经先后经过了三次改造重建,新建工农桥位于老桥下游8.5米处,2018年5月通行,一改原来桥小、人多、拥堵的状况。

常州经开区还以新工农桥的建成为契机,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机融合,投资13亿元,大刀阔斧在工农桥两侧,实施了低洼易涝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并新建一座运河公园,统筹大运河的滨水资源、圩墩遗址文化、戚墅堰百年工厂遗存三大元素,重塑大运河生态和传承大运河文化。

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园区办综合部徐 倩表示:“2万平米的体育公园,里面还有篮球场足球场,还配有全民健身广场,那么我们同时还有滨水舞台,还有市级文保建筑恽氏祠堂、同时还有地标性建筑钟塔。”

交通部门表示,按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大运河上还将会规划建造更多的桥梁,方便百姓出行。在钟楼区政府边上,最新规划的北起运河路,跨越老运河,南至玉兰路的运河大桥,已经得到常州市发改委的正式批复,相关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当中。

常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朱红亮说:“桥、人、舟三者,是我们运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元素,常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习总书记的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三大文章,已经把我们京杭运河常州段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我们常州市民既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好处,又能够享受青山绿水的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