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的地震,我們也要監測!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好消息!

日前,在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赴南極考察活動中,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的南極長城站地震臺改建任務圓滿完成。新一代長城站地震臺正式開始運行,我國在南極的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觀測數據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中國南極長城站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中國南極長城站竣工於1985年2月20日,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常年性科學考察站,它位於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在這裡,考察隊員可開展氣象學、電離層、高層大氣物理學、地磁和地震等觀測項目。

南極地震觀測,也是我國南極科學考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城站地震臺於1985年建成投入使用,一直承擔著我國在南極的地震觀測任務,對服務國家安全、推動極地地震觀測科學發展、提升我國極地觀測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南極的地震學研究是什麼?

南極也有地震嗎?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南極大陸是地球上最老的古陸之一,在地球45億多年的漫長演化中經歷了複雜的變遷。大約在18億年前,地球上可能存在一個超級古陸,稱哥倫比亞古陸;大約在14億年前該古陸逐漸解體,重組形成羅迪尼亞古陸;羅迪尼亞古陸又在850—500Ma前逐漸解體,重組形成岡瓦納古陸。南極大陸原處於岡瓦納古陸的核心位置,經歷了最為悠久的地球演化過程,並保存了其中一些重大地質事件的記錄。

因此,南極大陸現狀及歷史演化的研究關係到人們對全球構造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與潛力。其中,在南極地區開展的地震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極地震活動性,殼幔結構,及其各向異性等方面。通過對南極大陸及周邊地震統計分析發現,南極大陸地震活動性較低,地震強度較小,僅在部分地區有較明顯的地震活動。

南極長城站地震臺改建任務完成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改建後的南極長城站地震臺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改建後南極長城站地震臺的觀測儀器

近年來,因地震臺初建時期所使用的材料和儀器裝備等技術原因,加上長期受到南極地區極端災害性天氣影響,無法及時進行維護維修,長城站地震臺損毀嚴重。特別是2018年3月,長城站遭遇罕見大風,地震臺觀測房嚴重受損,地震觀測工作被迫中斷,急需儘快恢復並改善南極地震觀測基礎設施和工作條件。

在中國地震局統籌協調和積極推進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擔此次南極長城站地震臺改建工作,與自然資源部極地考察主管部門積極溝通,精心組織任務實施。經過多次論證和反覆試驗,設計定製了適合南極極端環境下工作的新一代地震觀測儀器和運行保障系統。抵達長城站後,地球物理研究所常利軍研究員與長城站科研人員、工程保障人員克服了冰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圓滿完成地震觀測房地基和儀器基座的開挖澆築,觀測房吊裝組裝,低溫甚寬帶地震儀安裝調試等工作。

改建後的長城站地震臺將有效提升我國在南極地區的地震監測能力,為開展南極地震學研究提供高質量地震觀測數據,有助於加深對南極地區地震活動的認知和研究,探明南極大陸地殼和地幔的深部結構,為我國實現全球地震觀測網絡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南极的地震,我们也要监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