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史話:關於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兒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當你踏上鄂爾多斯的旅途時,會有一種獨特的風物,不時地映入你的眼簾:在高高的山塬梁峁頂上,矗立著一個個圓錐形的堆積物,有的是用石頭壘築的,有的是用乾柴柳枝垛扎的。不遠不近有一個,構成了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高原人民心目中神聖的敖包了。

敖包,過去不少史書資料中寫作鄂博、堖包,皆通,都是堆子的意思。敖包,都坐落在當地最高潔、最顯眼,風水最好的地方。如杭錦旗境內的同拉坦敖包,阿日斯楞敖包,赤克爾敖包;鄂托克旗的烏蘭敖包,烏仁都喜敖包;烏審旗的阿拉陶老蓋敖包,巴達敖包,羅布圖敖包;伊金霍洛旗的阿拉騰甘德爾敖包,都嘎敖包,珠蘭敖包;東勝境內的巴音敖包,神山敖包等,在幾十裡至上百里的地方就望見了。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敖包,有用石頭壘築的和乾柴柳枝堆扎的兩種,都下大上小,為實心尖塔狀。最初都是由當地民眾壘築,堆紮起來的,以後逐漸增高增大的。不論什麼人,放牛小子攔羊娃娃、牧馬漢子、莊禾老頭、過路搭馬的、討吃要飯的……凡是上敖包的,都要揀拿幾顆石頭,或幾把乾柴柳枝,恭恭敬敬地壘放到敖包上,意味增財積福,招祥納吉。

敖包又是人人都想上去的聖地,因為那是當地最高潔最神聖的風水寶地,上去後,除能積福納祥外,周邊方圓的風光景緻,村落人畜,都能盡收眼底、一覽無餘,讓人精神爽快,心曠神怡。所以,不論什麼人,只要走到敖包跟前,都想上去看一看,觀賞一番。眾人摟柴火焰高。當地山歌裡都有“敖包上石頭眾人壘”的句子。因此,敖包一旦建成之後,就會越來越高大。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在北方遊牧民族地區,敖包的興建與祭祀已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史記》《漢書》裡都有記載。及至元代,傳說成吉思汗率領大軍作戰進入鄂爾多斯時,每進攻一個地方之前,都要將部隊集結到一個高潔的地方,進行戰前動員,舉行誓師儀式。說也奇怪,凡從那裡出發作戰的,都旗開得勝,攻無不克。後來,人們為了不忘記歷史,就在那些誓師出發的高地上壘起石頭堆子,扎垛起柴火垛子,作為標誌,加以紀念,有的按時進行參拜和祭祀。年深月久,就給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於是,就成了一個個敖包。所以,說敖包是歷史文化積累的產物,大概不會有疑義。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據老年人說,有的敖包初建時,底下還建有坑室通道,上面蓋頂。坑室裡放置金銀珠寶玉器五穀,及特製的神物。有的底下埋著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如烏審旗嘎勞圖蘇木境內的鐵木爾敖包,據說底下就埋著成吉思汗的戰將陶貢鐵木爾的屍體,他在那裡戰死後就地掩理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將他的墳堆建成了敖包,作為紀念,加以參拜和祭祀。這是人類不忘歷史的良好表現。

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敖包是很多很多的,但究竟有多少,至今誰也不知道,誰也說不清。據有關資料記載,杭錦旗有名氣的敖包就有三十八座。鄂托克旗僅由全旗公祭的敖包即有三座。烏審旗同叫忽拉呼散包的竟有十三座。各旗的、各地方的,各民族部落的和個人的敖包就更多了。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敖包的種類也很多。根據蒙學專家旺楚格同志的研究,大致分為祭祀長生天的祭天敖包,象徵山水神靈的神靈敖包,祭祀祖先的氏族部落敖包,紀念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人物敖包,紀念聚會的忽拉呼敖包,宗教性質的寺廟敖包,顯示道路、方向和地界的標誌敖包等。它們都是高原獨特濃郁的民俗文化的亮點。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從祭祀的規模和範圍看,敖包又可分為官方的、地方的、氏族部落的和個人的幾種。官方的敖包叫旗敖包,是由旗政府出面興建和主持祭祀的,祭祀的規模特別大,特別隆重,是民俗文化、政治和宗教的綜合體現。屆時,王爺、王府仕官、地方上的大小官吏,都要參加祭祀。

祭品除奶食品、酒類、散子、點心等外,多是整牛整馬和整羊,既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祈求風調雨順,讓地方人畜興旺,五穀豐登;也要集中商議和決定全旗性的重大事宜,如對農牧業新的舉措,對官吏的啟用、升降和調整;對有罪之人的赦免和懲罰等,都要就地宣佈,讓旗民周知。這是為適應遊牧民族地廣人稀,居住分散,飄落不定而採取的特殊措施。平時很難把人召集到一起,唯祭敖包時,人們不管遠近,營生怎麼忙,誤住什麼也得去。趁此商決和宣佈全旗性的大事,讓旗民周知,是再好不過的機會。

選自《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

原題:獨特的包文化

關於《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由東勝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以存史資政、團結育人、懷古頌今、明志礪心為目的,突出“親歷、親見、親聞”的特色,充分尊重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感情,以鄂爾多斯城市核心區東勝區為基礎,適當輻射相關周邊地區,原則上,分門別類編排,意圖整體協調,次序不分先後,努力實現文史性、學術性、可讀性、美觀性的統一。

《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共分五卷,即《東勝史話》《文學史存》《高原風情》《勝州筆談》和《議政建言》,全書二百餘萬字,圖片六百多張,印製三千套。此書具有思路寬、資料廣、內容實、創意新的大文史特點。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圖片源於網絡 編輯:蘭德凱 校審:馮小云

-838052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东胜史话:关于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敖包”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