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远早于陶器和青铜器的使用。
随着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有关葫芦工艺也随之产生。葫芦作为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成于宋,兴盛于明清。
明朝时,范制葫芦器产生,扩大了葫芦器的种类和技法,到了清康熙时,葫芦器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工艺品,深受宫廷宠爱和民间的追捧。
康熙皇帝玄烨甚至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
清朝,见证了葫芦器的兴衰。
康乾时期,由于宫廷的重视,葫芦器的工艺在清朝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领导标新,风神别具。
清代中期后,宫廷范模匏器渐趋衰落,嘉庆、道光朝的宫廷范匏制作已远不及康乾时代之盛。同治、光绪款者零零星星,更难得见。
因葫芦谐音“福禄”,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
匏器,又称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人们养蝈蝈用的葫芦罐就是匏器的一种。匏器最早出现在明末,为太监徐九公所开创。匏器艺术品问世后,广受坊间喜爱,至清康熙时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
匏器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
由于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因而传统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的传世匏器,更给人古朴、凝重的美感。
存世的传统匏器,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
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及乐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间的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宫廷制作的葫芦器,除了供御前赏玩之外,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族以及馈赠外国的嘉宾使臣。
种一片葫芦,但是成熟起来的寥寥无几,所以它非常难得。
当看到那些“先天禁锢、后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们不仅仅感觉在玩那种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寻那段历史,其深厚的收藏价值也在我们的手中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