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即將開啟《極致中國》第二季,加速“極致”探享

近日,國家地理攜手五洲傳播中心打造的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極致中國》登陸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帶給觀眾與眾不同的極致“探享”體驗。《極致中國》融合了世界頂級製作團隊、多重拍攝手段與高科技製作技術,精選最富中國極致之美和人文特色的山水秘境取景拍攝,以43種語言,面向全球170多個國家播出,尤其是在國內互聯網上線之後,全網播放量已達到1億。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祁冬接受採訪時,揭秘了《極致中國》這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的策劃與創作初心。

國家地理即將開啟《極致中國》第二季,加速“極致”探享


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祁冬接受記者採訪

《極致中國》傳遞探險魅力引領“探享”生活方式

《極致中國》是國家地理聯手五洲傳播中心在2018年推出的重要成果,在三集紀錄片裡,中外探險家通過合作探秘,展現了四川四姑娘山、海南無人島礁和陝西漢中世界最大天坑群等極致自然美景,以及當地社會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

實際上,《極致中國》在表現中國多彩斑斕、多元共生民族文化圖景的同時,也凸顯了探險專家們自信、勇敢、堅毅的探險精神,以及他們享受生活的態度。儘管極致探險活動是一種獨特又需要專業技術的項目,但探險精神充滿人們的日常生活。將探險故事分享出去,感染和激勵人們享受生活,擁有創新精神、攻堅勇氣和堅持毅力,形成探險+分享的影響力,也是《極致中國》體現的重要價值。

《極致中國》主持人本·霍頓是素食主義者,並對麥麩過敏,在極端環境下,每天只能吃巧克力補充能量。第一季的3位探享嘉賓,劉勇博士在一次攝製中,差點從300米的冰瀑上掉下來;女探險家豆豆非常瘦小,但站在舢板上衝浪精益求精;阿邦(劉永邦)拍攝時冒了很大風險,在200米天坑上體現了極大勇氣。而拍攝團隊更是克服了4000多米的高山反應,航拍團隊多次爬升,才辛苦拍到想要的畫面,晚上氣溫零下20多度,套了兩層睡袋依然凍的睡不著。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以及無數幕後英雄的無私付出,《極致中國》才完成了原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藉著探險家的視角,將中國這片廣袤土地上的風景、傳統與價值觀,與世界分享。


國家地理即將開啟《極致中國》第二季,加速“極致”探享


發佈“國家地理極致中國探享家計劃”打造延展性大IP

《極致中國》第一季上線後迅速得到了觀眾的好評,對於這一成績,祁冬認為歸功於國家地理的戰略定位與內容創新。130年來,國家地理始終圍繞“探險、環保、教育”三大主旨,通過電視頻道、雜誌、兒童媒體、旅行考察、書籍、地圖、授權產品、實地娛樂體驗項目,以及充滿互動參與感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

國家地理致力於成為全球科學發現、探險類的最佳故事講述者,並致力於將“探知世界”這一核心發展理念傳播出去,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更多地探尋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國家地理希望與五洲傳播中心進一步拓展合作,聯合開發更多大型IP,讓世界上更多觀眾對中國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有了第一季的高收視率,《極致中國》第二季也讓觀眾十分期待。據悉,第二季《極致中國》展現的畫面將更奇絕險峻,並且會增加一些動物元素與探險家進行互動,通過半年的調研和半年拍攝製作,《極致中國》第二季預計將在2019年12月上線,屆時,廣大觀眾可以再度大飽“極致”盛宴。

此外,國家地理還在會上發佈了與五洲傳播中心攜手打造的“國家地理極致中國探享家計劃”。祁冬在採訪中表示:

“《極致中國》不止是一個節目,它更是一個集聚探險精神、共享情懷的大IP,這個IP具有延展性,除了視頻以外,還會有更豐富的內容。結合國家地理的寬廣平臺、豐富資源及強大的傳播能力這些內因,以及中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享受探險生活這一外因,國家地理與五洲傳播中心攜手打造“國家地理極致中國探享家”平臺,給中國的觀眾們展示‘探險精神、享受生活’的理念,把被探險浸潤的生活方式帶給所有人,希望用探享家們的精神影響更多人。”

“國家地理極致中國探享家計劃”包含探享平臺啟動、探享會員招募評選及年度頒獎盛典三大部分,將進一步發現更多具有開創精神的中國探險家、科學家、人文學者、環保主義者、教育工作者和故事講述者,同時吸引廣大學生群體、社會企業共同參加,助力更多優秀的中國探享家創造出更加精彩、經典的作品,參與到國家地理的各類項目中來,突破地域與認知局域實現國際對接,被推廣至全世界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