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年換了仨皇帝,比翻書還快


慶陵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陵內黃山寺二嶺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寢。

朱常洛即明光宗,明神宗朱翊鈞長子,母親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號泰昌,因在位僅一個月,故又被稱為“一月天子”。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駕崩後,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  但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身體羸弱。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史稱“紅丸案”,終年38歲,廟號光宗,諡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慶陵。長子朱由校繼位,改元“天啟”。

慶陵原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鈺是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鈺監國,後被立為皇帝,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一年之後,英宗被放回,閒居南宮。

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場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將景泰帝軟禁在西內,重新立英宗為帝。不久,景泰帝憂憤而死。英宗廢朱祁鈺為王,同時將景泰帝在天壽山已經開始施工的陵寢廢棄,把景泰帝按親王的規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

一百多年後,在這塊陵寢的遺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慶陵。當時由於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加之國力空虛,明光宗的父親明神宗尚未下葬,更無暇來為自己建陵。於是,建陵的時候也來不及選吉壤、卜壽陵,只得採用了景泰帝的壽陵陵址,把已經被廢棄了160多年的明代宗朱祁鈺的陵被重新改建,這就是今天的慶陵。


因年舊失修,現在慶陵陵園建築殘毀嚴重。陵牆牆體頂部瓦件損壞較多。祾恩門、祾恩殿臺基石構件損壞、走閃嚴重。三座門過木糟已腐朽,瓦件脫落。石橋欄板墜落,寶城牆垛牆、宇牆大多損毀。明代的漏斗拱瓦頂幾乎全部殘壞,尚存的明樓已如一堆黃土,圍牆也有殘缺。慶陵冷風習習,參天古樹,百年老橋,讓人頓生思古之幽情、滄桑之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