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妻子的一封信-金玉良言,值得一看!


寫給妻子的一封信-金玉良言,值得一看!

最近你工作遇到了一些困惑,並因此有了壓力。雖然我一直試圖在電話中告訴你我的觀點和意見,但這隻能就事論事,就像擦地面上的水,總也擦不乾淨,因為水龍頭還開著。

因此我產生了想跟你講講禪宗裡對工作、對生活觀點的想法,平時也會偶爾的講給你聽,但還是想更深入、更精確一點的表達出來,希望你能多理解一些,多參考一些。

比如放下。

先來講一個發生在宋朝年間的典故:惟則禪師,宋朝長安人,少年出家後,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巖的佛窟庵修行。他用落葉蓋屋頂,結成草菴,以清水滋潤咽喉,每天只在中午採摘山中野果以充飢腹。一天,一個樵夫路過庵邊,見到一個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問道:"你在此住多久了?"佛窟禪師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樵者好奇的再問道:"你一個人在此修行嗎?"佛窟禪師點頭道:"叢林深山,一個人在此都已嫌多,還要多人何為?"樵夫再問道:"你沒有朋友嗎?"佛窟禪師以拍掌作聲,好多虎豹由庵後而出,樵夫大驚,佛窟禪師速說莫怕,示意虎豹仍退庵後,禪師道:"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樹木花草,蟲蛇野獸,都是法侶。"

樵夫非常感動,自願皈依作為弟子。佛窟對樵者扼要地指示佛法的心要,道:"汝今雖是凡夫,但非凡夫;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雖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因為人人有佛性,真理之中絕生佛之假名,那有是凡夫非凡夫的分別?"雖非凡夫,但不壞凡夫法",禪者悟道,不破壞另有建立,不壞萬法,而已超越萬法了。

如此來看,我們每個人都是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修道的方式,殊途同歸,莊子說:“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最終忘掉一切所執著的,對生活有了感悟,我們就開悟了。我們是凡人,對佛法的參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水平,我們並非禪宗大師,我們修禪,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快樂的人生而已。我們沒必要去研究佛法。我們需要感嘆的並非是別人的言說,而是我們自己的人生!

生活之禪在於生活,如何修禪,如何獲得快樂的人生,還是要靠我們對生活的觀察,讓我們的內心經常保持一顆空的狀態。經常跟我的書友講到我的這個空觀點,所謂不空不實,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境界,很難。但讓自己的心變得寬容而博大,確是可以做到的。心靈就像一個容器,你的心是一隻杯子,還是一片海,取決於你的態度,只要有這個心態,你就會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輕鬆。

所以,首先是要博大的心懷,將所有非常的事情看做正常的,然後再去分析原因,或許就能看的更清楚一些。

慧可作為禪宗第二代祖師,先後傳法三十四年。然後改變了容貌和裝束,混跡於一般市井人群中。他有時出現在酒樓,有時出現在屠宰場;有時也夾雜在街頭巷尾的人群中高談闊論;有時也去幫人家做些雜活……

有些認識他的人問他:"師傅,你是個修道人,為什麼要這樣做?"慧可回答:"我自己調心,關你什麼事?"一語道破天機!

公司裡有人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要斤斤計較,動輒相互向老闆告狀,說是自己受盡委屈,要求這要求那,時而滋生事端,破壞辦公室的氣氛;事關自己的利益,爭取也就算了,有時還要涉及無辜,令周遭的人也倍感壓力;此種行為,其實是一顆心被嫉妒及猜疑矇蔽了,以致做出喪失理性的事情,真是愚痴啊。

但我們不要被這些人所影響,進而產生壓力,正如慧可所說:自己調心,與他人無關。

無論我們的工作是職業還是事業,其實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自己的薪水,為了我們自己的追求。

是的,我們工作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而我們的慾望可以給我們帶來一種安定的生活的安全感、消費的快樂感和做成事情的滿足感。

所以,我們應該回到我們的開頭的故事裡去。無論"慧可"禪師是在鬧市跟人家閒聊,還是在市場裡做屠夫賣肉,他的心裡都是非常清楚他所做的工作,所在做的事情的目的和意義所在。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聲地說,"我在調心,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無論是為了獲得生活的安全感、消費的快樂感和成就事情的滿足感,都是為了快樂。我們從工作當中可以獲得我們想要的快樂,對於質疑我們的為什麼而努力工作的人,我們可以大聲地回答他:"我在快樂,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最後,希望你能再用心一點照顧好自己身體,放寬一點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