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大地震“抖包袱”,藝人不能忘了“德”字怎麼寫

昨夜今晨,德雲社張雲雷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報道,他在去年的一次相聲演出中,竟然拿大地震做逗梗,講道“九郎家,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樹”“碰巧還都是倖存者”。不僅如此,還有視頻顯示,其還曾拿“慰安”一詞作梗,在一則相聲中嬉皮笑臉地反覆唸叨“去部隊慰安”。

新聞一出,質疑、批評之聲四起。風浪之下,張雲雷也迅速道歉,稱“深感後悔並深受良心的譴責”。


拿大地震“抖包袱”,藝人不能忘了“德”字怎麼寫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也有不少為之辯護的聲音,稱這是“舊事重提”,“不過是在‘抖包袱’”,沒必要過於放大。可從輿論反應看,拿國難當包袱,調侃慘痛歷史,不僅一點都不好笑,而且相當可恨可惡。這是對死難同胞的不尊重,是對親歷者、倖存者乃至更廣大民眾的極大傷害。

提及相聲,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大眾娛樂項目,說學逗唱博觀眾一樂,這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拿歷史和國難開涮毛病就大了去了。此前,常有人批評有些相聲段子三俗,德雲社也因此屢屢被質疑,而這一次相關相聲演員更是在藝術創作時毫無敬畏,突破了道德底線,實在有損招牌上的“德”字。


拿大地震“抖包袱”,藝人不能忘了“德”字怎麼寫

而拋開這一個案,一段時間以來,演藝人員藝德滑坡的事情時有發生,“輕”點的耍大牌、買熱搜、摳圖湊演技,嚴重的戲唱國歌、抹黑歷史……輿論義憤洶洶,藝人群體乃至演藝圈也陷入信任危機。

正所謂,“學藝先學德,做戲先做人”。演藝人員必須要有所敬畏,先修煉好個人品德,再談成功成名,否則即便再受追捧,藝術與道德的底線守不住,也會“一失萬無”。再則,演藝人員作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會帶來不小的社會影響。時下很多年輕人熱衷追星,甚至將明星視為榜樣。而那些個人品德、藝術素養堪憂者,怕只會對年輕人產生誤導罷了。


拿大地震“抖包袱”,藝人不能忘了“德”字怎麼寫

在眼下紛繁嘈雜的網絡上,似乎各種東西都能拿來戲說、調侃,狂歡、審醜無底線,以至於“歪風”“怪風”四起。這不禁讓人想起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開頭寫下的那句話,“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事情或許沒那麼嚴重,但我們每個人都不妨將之視為有益提醒。一個藝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德字怎麼寫,而作為參與其中的觀眾,也應自覺提升自己的品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對醜行付之一笑,更不該為之辯解站臺。

文以載道,藝以修身。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文藝從來都不是僅供消遣娛樂的小事。這一次相聲風波也似一記警鐘,整個行業都要好好反思、引以為戒。


監製:毛穎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