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今年開年,走過七年之癢的《歌手2019》開播,雖然整體熱度和關注度不敵第一季時那般萬人空巷,但在節目收官時,劉歡獲得歌王的那一瞬間,不知多少人為之釋然、狂歡或者淚目,因為在有些人眼裡,這一季或許就是“絕唱”了。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一邊是衛視老牌音樂節目《歌手》收官,另一邊則是幾檔網綜原創音樂節目無縫上線,著實讓2019年音樂綜藝的開局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繁榮期”,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讓觀眾看到了今年音樂綜藝“絕處逢生”的些許新希望。

不可否認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曾經風光無兩的老牌現象級音樂綜藝節目,已然全面顯現出“綜N代”的創新疲態和資源消耗,無論是收視表現還是觀眾口碑,略顯力不從心,但卻依然堅守。另一邊新生代音樂節目,雖有創新與試錯勇氣,但能夠掀起水花的也著實不多。

那麼,如何在扎堆製作、創意同質化嚴重的當下,打破自身天花板定論,堅持音樂品質的基礎上開拓新的打法,實現“音樂+”的新的創意落點等,已然成為目前國內音樂類綜藝亟待突圍的關鍵之所在。

衛視音樂節目注重大眾性和懷舊感,

競技、互動、星素等成創新基礎動力

從一線衛視在2019招商會上對外宣稱今年計劃上馬的節目來看,音樂類節目依舊是衛視最為看重的節目品類之一,且地位較為穩固,其中綜N代和綜一代節目各佔半壁江山,可見各有各的優勢和目標受眾。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不得不承認,綜N代節目不好做,具體到綜N代的音樂綜藝更是如此。“有固定模式的音樂綜藝創新起來確實很難。涉及招商、請嘉賓、觀眾黏性,它不像其他類型,即便換湯不換藥,只要更新遊戲環節、改變錄製地點、邀請全新的嘉賓,就能夠讓節目快速有新面貌。音樂綜藝需要從模式的邏輯根本去創新,又不能失去原本成功的元素,這對創作者是極大考驗。”曾參與音樂綜藝製作的某位導演透露。

反觀今年全新的音樂綜藝品類,大都也進行了不小的創新嘗試和努力。從節目類型和主題來看,競技、互動、星素成為關鍵詞。諸如北京衛視音樂公開賽《中歌會》,邀請十位實力派歌手,整體陣容強大,諸如黃綺珊、騰格爾、順子、陶喆、霍尊等,他們彼此競技打榜,每期採取音樂車輪戰,榜上排名後5位的歌手直接淘汰。從競技感和懷舊金曲演唱、舞美設置上,保持了一定的製作水準,但如果從“打榜”的創新主題來看,顯然並沒有清晰地將其落地。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浙江衛視音樂競技類節目《天賜的榮耀》,據悉這檔節目或將邀請四大音樂公司的實力派歌手“豪華”陣容,其中或包括英皇娛樂李克勤、容祖兒、陳偉霆,華納李榮浩、蕭敬騰,先鋒聯合華晨宇、黃子韜、吳青峰等,一眾樂壇中炙手可熱的新老實力歌手交鋒,如果這檔節目真的可以如約上線,應該可以引發不小的話題性和注意力。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從2016年湖南衛視《我想和你唱》第一季開始,星素、互動便成為此類節目的特點之一,再從今年將要上線的新節目來看,江蘇衛視《我們對唱吧》,東方衛視《來電了,唱吧》,北京衛視《一起嗨唱》等,也都不約而同地主打與觀眾的歡唱性和互動感。

從題材創新的視角來看,試水了“音樂+”的各種不同組合創新落點,諸如音樂+詩歌《中國好詩歌》,音樂+表演《幻樂之城2》,音樂+賽事《中歌會》等,拋開具體節目的整體表現來說,至少從創意層面,還是給觀眾帶來了些許新鮮感。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網綜音樂類節目走差異化發展路線,

垂直化、專業性成具象探索新方向

從去年四季度開始,不少網綜音樂類節目開始進入探索小眾文化的新階段,試水了諸如國風《國風美少年》、電音《即刻電音》等垂直音樂主題。當然,從今年已經或即將上線的新節目來看,原創、樂隊、脫口秀等或將成為發力和拓展的新領域,值得期待。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從市場因素來看,音樂類節目確實應該在模式上下功夫,成熟且新穎的節目模式,自然會吸引觀眾為之買單。

從去年電視綜藝《無限歌謠季》開始,就已經試水原創歌手和音樂的創新主題。今年幾大視頻網站也不約而同地盯上了這一創新主題,諸如愛奇藝《我是唱作人》和優酷《這就是原創》等。如果深究其背後根源,一方面是因為,這其實是音樂類節目創新的具體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原創音樂和歌手的稀缺,而支撐一個行業或者說某類節目的原動力,無疑是人和產品。具體到音樂行業,自然是好的音樂人、歌手、作品等,畢竟音樂類綜藝之所以一直是大眾喜愛的主要節目類型,也跟它與大眾流行音樂的發展不無關聯。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相較於去年,今年上半年視頻網站自制養成類節目,諸如《以團之名》《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等,整體熱度和話題討論度,不及去年那般炙手可熱。某種程度上來說,養成類的音樂網綜也在逐步降溫之中,而《即刻電音》這種在電子音樂領域發力的垂直音樂綜藝,反而成為小眾範圍的集體狂歡,也不失為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有行業專家認為:“網絡音樂節目不應該只關注選秀,也可以充分挖掘專業性音樂人才,充分挖掘音樂本身的潛力,而不是靠拼顏值、拼投票取得高關注度。網絡音樂節目想要有內涵,還是要用專業性來打動觀眾。”

無論是衛視音樂綜藝,還是網綜音樂節目,其面對的共同問題是,創新音樂類節目模式確實太不容易了。而這主要的困難點在於,觀眾審美閾值增強而帶來的“相似化聯想”。具體來說就是,隨著觀眾綜藝看片渠道變豐富,量也增多,觀眾在看節目時會不自覺地將新節目與其他節目進行對比或聯想,比如說一旦涉及音樂競技主題,其中涉及賽制的環節,緊張懸念感鋪墊等,觀眾都有可能會覺得這是節目模式的相似性呈現,但這其實是這類節目較為常規的操作模式。

凡此種種,無疑為大眾音樂類節目創新增加了更多的難度,同時也著實考驗著內容團隊的自我迭代和顛覆的技藝與能量。

在經歷了競技、競猜、跨界、對唱等等創新探索後,在掌聲與噓聲之間,曾經現象級節目頻出的音樂節目品類到底會走向如何?2019年會是其全面突圍的一年,還是繼續“負重”前行,只能交給市場和觀眾來檢驗了。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綜藝榜|2019音樂類綜藝,如何“絕處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