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校生源結構將會發生大變化

這兩天,北京很多招收小升初的學校都在搞校園開放日,我去小升初的招生現場,發現小升初的熱度驚人。稍微不錯的學校,前來諮詢的家長絡繹不絕。從幼升小、小升初、中考一直到高考,升學實行的是志願優先模式。集團、學區等傷筋動骨的教育佈局大調整,就是緩解不考試不讓設實驗班的小升初的擇校,小升初成為中國整個學歷教育核心矛盾。我要全面摸一摸腹熱心煎的小升初。

幼升小、小升初是志願模式,也就是說,學校和學生處於雙盲狀態。北京的各個區都有登記入學的政策,而且登記入學是第一順序,通過這種方式試圖調節就近入學。但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類似於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四中這樣的學校以及其他優質校,不存在登記入學人數不滿的情況。

北京學校生源結構將會發生大變化

北京學校生源結構將會發生大變化

北京學校生源結構將會發生大變化

如何緩解這個矛盾?就在小升初志願填報前夕,海淀和西城區同時公佈舉措,西城區將一批社會認可度較低的普通校交由優質校承辦,或合併至優質校成為校區的方式,使北師大實驗華夏女子中學、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分校、北師大二附中西城實驗學校、三帆中學裕中校區、北京市第十三中學分校誠毅校區等,逐漸成為新優質學校。

海淀區5月10日半夜公佈格局調整。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在原有基礎上把石油附中、礦大附中、石油附小、西苑小學(一零一附屬實驗小學)納入教育集團。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將地大附中與教師進修附屬實驗學校、教師進修附屬實驗香山分校、教師進修附屬實驗小學、科大附中、玉淵潭中學等海淀區教科研部門支持的中小學一併納入教師進修學校教育集團。

此前,朝陽區一批學校都掛上的優質校的校牌。勁松四小更名為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祁莊小學更名為八十中學睿實分校,十八里店小學更名為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十八里店分校,北京市第十六中學更名為北京中學明德分校,八里莊中心小學更名為芳草地國際學校慈雲分校……

我之前就預測過,北京的教育格局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由於北京出臺了《關於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透露的信息是明確的,北京優質校進入徹底大連鎖時代。

實際上,在今年小升初的諮詢現場,北京的家長眼光越來越高,看得也越來越遠,非常關注中考項目,例如1+3,即實驗的學校從初二階段招收學生,直升普高,跨過中考這個門檻;校額到校也是家長普遍關注的焦點。在北京,優質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是沒有校額到校計劃的,但非師範高中的一般初中享受校額到校的優惠計劃,比例高達50%,即某一般初中的畢業生,通過中考,有50%學生深入優質高中。

結構佈局大調整、校額到校計劃、1+3項目……這些和小升初直接掛鉤的政策,會影響到志願填報。而且,這種引導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對北京教育的整體格局會發生很大影響,通過格局調整和政策扶持,未來6年之內,生源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北京的教育格局會大洗牌。

這個沒什麼複雜的。優質高中以往一直中招按分數錄取,從高分到地方錄取,但類似於校額到校計劃、1+3項目實施已經有幾年了。新的措施實施幾輪之後,即當時通過校額到校計劃、1+3項目逐漸升入了大學,才是真正檢驗北京教育質量。曾經,四中出現過一個高考狀元,她就是通過校額到校招收。這屬於個案,沒有普遍的意義。

優質高中沒有了過去普遍都是尖子生的現象,給優質高中的教學和學生課堂學習都帶來了困難。不可否認的是,有一批優質高中的整體水平會下滑,相反,通過結構佈局大調整,優質校連鎖,一些過去墊底或者老大難學校享受到改革的紅利,通過政策調節,會招收到部分優質生源,加之優質教育資源的注入,這些學校的整體水平會上漲。也就是說,教育差距在縮小。

但區域之間的優質教育不平衡會存在很長時間,雖然海淀大量優質教育資源對區外輸出,步伐緩慢的西城區也開始行動了。對區域教育質量提升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教育質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