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無聊與無奈

近年來,隨之智能手機的普及,玩微信的人越來越多,如今,已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誠然,作為一種快捷的通訊方式,無疑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地方便。

但玩著玩著,不知不覺又陷入了中國式的、無邊無際的泛濫狀態,也不知是出於獵奇,還是無聊,許多的公共場所,諸如車站、碼頭、機場,甚至是鬧市上、大街上,包括婚喪嫁娶的場合,凡是有人聚集的地方,每時每刻,都見人們拿著手機,饒有興味的、不厭其煩的、專心致志的,或視頻,或聊天,或遊戲,嘰嘰喳喳,嗚哩哇啦,以致於旅途誤了點,走路撞了車,還有碰了頭的,掉了溝的。

有的在微信裡傳播虛假、色情、謠言或垃圾消息,還有的因在微信裡與異性聯繫頻繁且出了格,鬧出了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凡此等等,不勝枚舉,每天都在上演著一系列的手機鬧劇。

微信的無聊與無奈

就這麼玩著熱鬧著,還不斷的升級版本、更新花樣,從個人到群體,再到企業單位,到黨政機關,紛紛建立微信群,上傳下達,互通信息,快捷方便,倒也無可厚非。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也玩開了無聊的“遊戲”:有的機關團體用微信公眾號搞知識競賽;有的政府部門用微信公眾號搞民意投票;

有的單位或企業用微信搞投票評選,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此招一出,下面便群情激奮,紛紛響應,知識競賽有人傳播答案,投票評選有單位或個人四處活動,集體動員,傾巢拉票,把一個本來非常嚴肅的事情,搞得既無聊又可笑更無奈。

去年,某市搞了一次微信公眾號知識競賽,就有人提前在微信裡傳播答案,結果是認真學習,老實答題者,不一定有理想的成績,而弄虛作假者,卻是每每得滿分。這樣,就走向了良好願望的反面,把一個好端端的事情搞得不倫不類。今年,一個大型企業評選本單位“十佳青年”,沒有事蹟或成就介紹,卻在微信公眾號裡投票,於是乎,候選人便發動自己的人脈圈,或同學、或同事、或親戚、或朋友、或同鄉,到處聯絡,搜索枯腸,傾其所有,動員為自己投票。試想,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本職工作中,踏實勤勉,孜孜以求者,往往是默默無聞,不諳世故。

而一個八面玲瓏,投機取巧,善於經營人脈的人,往往不甘寂寞,很難靜下心來,在本職工作中幹出驕人的成績。

兩廂對照,相去甚遠,但誰能在微信投票中獲勝,不言而喻。再試想,如果不看摘取數學皇冠上那顆耀眼明珠,這一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硬邦邦的成績,單憑用時下的微信去投票的話,當年的陳景潤要想成為世界著名的數學家,那簡直會是希臘神話裡的事情。

眼下,諸如此類的微信投票的事情,還在各種不同的領域,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這種無聊的鬧劇,給許多的想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幹出讓人信服的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帶來了極大地傷害和無奈。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樸實敦厚,勤勞勇敢的民族,也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幾千年來,我們才創造了無數的人間奇蹟,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利用新技術為我們營造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在進行著一系列無謂折騰。

但願,我們能冷靜思考,迴歸本真,多一點務實,少一些折騰,把屬於自己的路,越走越寬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