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選書摘:閱讀最真實的自己

每日精選書摘:閱讀最真實的自己

上回發佈了從流書挑選的優質書摘,很高興聽到有朋友喜歡,看到大家喜歡的段落能夠引發共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今天是精選書摘第二期,希望你能從書中讀到最真實的自己。

《三體》

人類真正的道德自覺是不可能的,就像他們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大地。要做到這一點,只有藉助於人類之外的力量。

“我一直認為人性本惡,所以才需要法律的約束。如果人性本善,我們大可以通過宣揚真善美來達到大同世界。”

《近乎佛教徒》

事實上,情緒即是痛苦。不論如何,直接或間接的,一切情緒都是生於自私,也就是說,它們都與執著於自我有關。

因此悉達多發現他的解決方法----覺知。如果你認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須培養覺知,留心你的情緒,並且學會如何避免被鼓動起來。如果你像悉達多一樣地檢視情緒,試圖找出它們的起源,你將會發現它們根植於誤解,因此根本上是錯誤的。基本上,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偏見,在每一種情緒之中,都存在有分別心的成分。

“情緒是太過於執著自我的產物”

《伊凡·伊里奇之死》

“我的生活沒有問題,”他這樣想著,嘴上露出諷刺的笑,彷彿有人能看到那微笑,並因此而上當。“沒有合理的解釋!只有極度痛苦和死亡。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用有沒有問題去形容自己一生的生活,那是怎樣的一種無趣”

《山月記》

他常常抱有一種確信,那就是每個人身上只會發生和他本人相符的事件。這是在長期接觸史實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種想法。同樣是逆境,慷慨之士承受激烈悲壯的痛苦,軟弱之徒則忍受陰溼醜陋的痛苦。即使一開始看上去不相稱,但是從後來應對命運的方式中,也可以看出該命運與該人是相一致的。司馬遷自信是大丈夫,雖然身為文筆之吏,卻比當今任何一員武將都更是大丈夫。不只他自己這麼想,這一點似乎連再不喜歡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哪怕是因自己的主張被判車裂之刑,他也能想像出自己的樣子。

“大丈夫如司馬遷,即使受罰,也要光明壯烈,不願如小人那廝,苟且偷生。”

《活著》

生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章,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隻屬於自己的,每個人的生活註定不可能一樣,所以不用去管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堅信自己沒錯,那就不用去改變,我們活著從來都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他人活著,為何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委屈了自己,改變自己,有時特立獨行的確不對,但這不代表我們一定要為他人改變自己,請記住每個人的生命註定是不一樣的花朵,不要因自己的花朵與他人不同而去改變,特殊也是一種美。”

《自控力》

人類的天性不僅包括了想即時滿足了自我,也包括了目標遠大的自我,自控力的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自我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

“並不只有一個自我,人是多個自我的混合。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

互動環節

在留言處回覆你的書摘

我們會收集優質內容整理為合集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