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最近隨手發了文章寫寫考研之後的感受,發現評論區有很多都是長輩,大多都是鼓勵以及他們孩子的感同身受,讓我很感動。

其實一直到寫這篇文章,我都沒怎麼和父母聯繫過。我甚至不想在任何父母可見的社交圈,讓他們看到我的真實想法。

幾年前開了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一直沒有向父母和朋友圈公開。關注者只有幾個特別熟悉的朋友,開始我還會經常發一些自己的小想法,日子久了,又開始極少更新。

一年一年,越來越害怕在熟人面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就像發一次朋友圈總要反覆措辭,思考要屏蔽那些人,對哪些人可見一樣。因為人總會在心情不佳的時候更容易靈感大發,但是有些情緒表達多了,難免怕人說矯情。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自然我的父母,不會知道我的這些心情。父母是比我們朋友圈好友的任何一個,都讓我們重視的朋友圈受眾,因為我們的一句話,可能會被他們解讀出千萬條意思。

比如我在深夜1點在朋友圈發:失眠。我父母會在第二天早上八點發微信問我是否身體不好,是否又腸胃不好。通常他們看到我朋友圈的時間可能是凌晨5點,但他們不會馬上問我,因為他們覺得我的微信也和他們的一樣,收到消息會有聲音有震動,所以他們要等我大概起床的時間問候我。但其實我失眠只是嘴殘喝了奶茶太亢奮,並不是什麼大事兒。

後來我開始不愛發這些“文藝青年式”朋友圈了,我開始分享一些我發出來會讓父母不會多想甚至讓他們開心的朋友圈。當然像失戀或者戀愛這樣非常私密的事情,他們更是不可能會看到的。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我不知道頭條的受眾都有哪些群體,但我在爸爸的手機上看到過這個軟件,有時候我總希望他能無意看到我的真實想法,就像那篇我特地為他寫的關於吸菸的文章。

是的,其實有時候身為孩子,不是不希望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是不想以太直接的方式。我們希望父母能在不經意間看到,然後不經意的做出改變,雙方能有非常自然的相處方式。

我和父母的關係說不上很親暱,因為從小寄宿的原因,我幾乎和父母沒什麼非常交心的情感交流。有很多年他們一直覺得我很懂事,在學校應該是非常乖巧聽話的。直到上大學後,脫離了應試教育的壓力,我才漸漸和她們聊多了一些話題。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但是我這人特別不喜歡別人替我做選擇,因為一直以來總是按照家裡理想的軌跡走。這種軌跡表面上看起來並不是別人強迫的,比如他們會說:讀理科出路更多,但是我們做家長的尊重你的選擇。又比如他們會說:出了省讀書人生地不熟,但是你想去哪是你自己的決定……

我其實理解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因為他們希望孩子過得好。

但我還是非常反感父母對我未來生活的規劃,每次聊天的結尾總好像是:聽說誰家的孩子又去考公務員了,工作非常穩定……或者說:你看那些教師,有寒暑假,工資還不低,多好帶孩子……

在我沒有反感父母的這些說辭前,其實我真的想過去考公考編當教師,但是父母年復一年的提醒,讓我漸漸把這些選擇排除了。不僅是我,我的舍友,我的朋友圈,但凡有一些叛逆或者並不是非常渴望從政做教師的同學,尤其是女孩子,都非常厭惡父母的這些說辭。

但大多數的我們並不是不希望安定,更多的只是對父母的一種抵抗。甚至我有一段時間已經買好了公務員的書,準備試試省考,但是父母一次一次的“鼓勵”越來越磨損我的熱情。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回到開頭,今天打開留言看到很多父母的留言,我為什麼感動呢?

一方面是我感覺到這些鼓勵真的很暖,雖然有些話你可能聽了一千次一萬次,但是有陌生人願意給你寫上幾個字,那些話就變得生動起來。

另一方面是,我第一次這麼真切的感受到了父母輩的想法。我想我的父母也像這些父母一樣,會看到別的孩子寫的文章,看到他們的想法,然後給這些孩子一些陌生人的鼓勵。我的父母也會暗暗心疼我辛苦一年,也會知道我的情緒是多麼低落,真的承受失敗的結果是多麼的難。

剛結束複試那晚,我和家裡視頻,爸媽不停的和我說沒關係,還有別的路可以走。那些話我自己已經安慰自己上千遍,但無濟於事。他們勸我失敗了應該趕緊重振旗鼓考公務員或者再試試調劑。我當時覺得,天吶,我都已經這麼難過了,怎麼你們還有心情讓我考公務員?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我說,你們不是我,你們不知道我一直以來承受多麼大的壓力,我真的很想休息一下。然後我掛了電話。

其實我知道這樣做他們會非常的難過,我其實不想把我糟糕的負面情緒帶給我的家人,這也是我從出分後,一直很排斥和家裡通話的原因。但是當時心情糟糕透了的我,真的沒辦法控制這種情緒。

第二天我去一志願學校等待結果,其實我已經知道結果,但是學校還是要當場宣判死刑。因為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所以直到離開學校,我都很平靜。

直到離開後到麥當勞吃早餐,我掏出手機剛好看到爸爸給我的私信,一時間淚如泉湧。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我想世上如果真的有感應,大概莫過於此吧,父母能剛好感受到我佯裝的堅強,然後說一些他們平時並不習慣的安慰。

當然結局也沒有“都挺好”,我還是沒有給家裡電話,我的冷靜期真的很長。就像我和爸爸說的,其實每個孩子都知道很多大道理,我們知道怎麼看待失敗,但是真正直面失敗並沒有那麼容易。我當然也知道每個父母都經歷了比我們更多的風雨,可是對我們而言,每一次新的挫折,都是史上最差。

身為孩子,有時也很慚愧

我想也會有很多人,和孩子或者父母關係非常好,那是我一直羨慕的。但我認識的大多數,包括我的父母,都更像是,和別人的孩子更能交心。而對自己孩子想說的話,往往更需要第三人稱的表達。

我非常希望這樣的情景能早日結束,但又非常希望這樣的溫暖能持續。因為父母對別的孩子的關心很溫暖,於我而言,也是驕傲。就像我們也一樣,對別的父母的尊敬或者善意,其實那一刻我們心裡都是自己的父母的樣子。

當然朋友圈,還是不可能向父母公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