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範區方案”,讓工業發展實現質量效益“雙提升”!

在剛剛結束的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示範區獲得的獎金最多,共計1049.35萬元,佔總獎金的四分之一;示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家鵬在會上作典型發言,強力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方案”得到肯定。

“示範區方案”是什麼?“牢牢把先進製造業作為立區之本,作為國家高新區晉位升級的關鍵支撐,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強化工業發展新動能;提供高質量項目;完善支持工業發展的生態鏈,持續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雙提升’。”王家鵬的典型發言道出真諦。

今年一季度,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4項指標增速位居縣域第一,2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堅持轉型升級不停步,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示範區實施主導產業提升行動,圍繞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延鏈補鏈、轉型升級。蒙牛百億產業集群年產36萬噸乳製品和飲料項目、8000頭牧場項目今年5月中旬將正式開工,可屹隆包裝項目開始安裝設備;明仁大健康產業集群年產2.5億瓶蘇打水項目建成投產,年產50億套包裝材料項目部分投產,智能倉儲物流及全國運營結算中心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廈工股份年產1萬臺套裝載機和智能化生產基地項目進展順利;科瑞森公司實現了由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製造的轉變。同時,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謀劃打造“中國膜谷”,中山國安電磁屏蔽膜項目開工建設;強力推進“三大改造”,實施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和企業技改項目36個,成功創建省級智能工廠1家、智能車間1個,5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認定。

堅持創新引領不動搖,增強工業發展新動能。示範區規劃建設了河南理工大科技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5個科技綜合體,總投資44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入駐各類初創企業、創新創業團隊200餘個,正在規劃中原科創名城,申報創建國家“雙創”基地。同時,圍繞智能製造、軍民融合等領域,引進培育了晶泰航空、晶華膜技、華表儀控、大成宇輝等一批產品和技術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由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哈工大教授牛濟泰領軍的晶泰航空新材料公司,研發的新一代相控陣雷達T\R模塊電子封裝產品已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由河南省百人計劃專家鄭錦華教授創辦的晶華膜技公司,投資建設的真空鍍膜產業化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這兩個項目的產品和技術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堅持項目帶動不放鬆,提供高質量項目支撐。示範區今年實施項目119個,總投資417億元,項目數比去年多10個,投資額比去年多78億元,其中,實施工業項目36個,總投資80.3億元,計劃完成投資38億元,蒙牛四期、中山國安、廈工智能化生產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同時,堅持把開放招商作為擴大有效投資的主抓手,在招商方式上努力實現“四個轉變”。一是由全員招商向專業化招商轉變,創新施行“1+5+8”招商模式,即一個專業化招商機構+5個專業化園區+8個職能部門;二是由招商引資向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重轉變,更加註重科技招商,按照引進一個人才(團隊)、帶來一個項目、孵化一個企業、培育一個產業的思路,培育打造科技型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由政府主導招商向園區招商、法人主體招商、委託招商轉變;四是由單一項目招商向產業鏈招商轉變。

堅持優化環境不懈怠,完善工業發展生態鏈。示範區一是出臺了支持製造業發展的六條意見、區域創新的七條意見,安排了1.5億元的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二是優化人才環境,落實購房補貼、創業扶持資金等政策“大禮包”,加快推進國際人才城等人才發展平臺建設。三是抓住機構改革的有利時機,深化行政審批和行政執法改革,按照“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的思路,組建了行政審批局和綜合執法局,進一步優化了政務環境,讓企業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樹勳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