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 是它的海水中有一種苦澀的渾濁?

  • 是山上土堆和石塊的稀疏排列?

  • 是石塊與新生植物的凌亂組合?

  • 還是山坡上的草色綠的有點與眾不同?

如今回老家,常被邀請住到半島的民宿裡。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這是一個伸入東海的半島,名叫石塘鎮。為了防範夏季猖狂的颱風,這裡的房子自古都是石頭壘的,石頭砌房,石頭鋪路,石頭圍巷,後來連屋頂上也都搭著石頭和巖塊。所以叫石塘。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大海邊,這樣一個石鎮,遠看非常古樸粗獷。

如今的民宿,屋頂也是用石頭壘的,都是好看的淺黃色石塊,與房間的木門、樓梯巧妙呼應。

推開落地木門,外面是木頭扶手的大陽臺,可以眺望院子和沿石階而上的一幢幢民宿。它們和當時的村落一樣,倚坡而建,隨地勢起伏,呈深深淺淺的亞麻色。人工做舊的鄉村感令人舒適。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戀人們一對對來度假,他們拍婚紗照,看大海,或漫步海灘,對著夕陽乾杯。在我看來竟有點不可思議,想不通石塘的浪漫情愫忽然是從哪裡來的。

海的味道

我住在這裡的時候,尚是幼年,還不懂它的古樸粗獷之美。我不喜歡石屋,甚至覺得害怕,窗戶好小,屋裡總是陰暗,屋裡住的老奶奶們,為什麼長年穿著烏布衣裳?她們都是鎮上漁民們的母親。白天,漁民都在海上,駕小舢板在風浪裡搖盪,討海為生。

那時候,我們小孩每天都去海邊玩。

傍晚的時候,小姐姐挑起籮筐帶我們來海灘,遇見漁船鳴號歸來,認識的漁民會往我們的籮筐裡塞海鮮,漁人好客,總是送好多:墨魚、帶魚、蟶子、佛手螺、辣螺。回家清水煮煮就可以吃了,後來成了記憶裡最鮮甜肥美的味道。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所有孩子都在海邊玩耍。有一次,班上少了一個學生,家裡慌亂找了三天,後來在海灘上找到了,他已經淹死了。同學中傳聞說,找到的時候,他的眼睛都已經被魚吃掉一半了。那時候我們只有七八歲,茫然好像知道了死是什麼。後來我忘了大部分同學,卻一直記得那個淹死的男孩,他叫陳小清,現在想起來,他的面孔也是異常清晰,黑黑的皮膚,眼睛又大又黑。他有點呆呆的,嘴巴總是鼓著,很少說話。他一個人去海邊做什麼呢?現在想起來,他的內向裡面似乎有些不詳的徵兆,也許他覺得待在水裡是安全的,也許他反應慢一拍,給潮水捲走了。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在海邊,常常有小孩淹死。

大海就在眼前,在房間外面不到300米處。漁港的海是灰藍色的,海的邊緣泛起一堆堆灰白的泡沫。

山的記憶

我喜歡從海灘上山的那一條石階,石頭縫大,石階裡野花野草長得蓬勃。石階兩旁是翠綠的草地和矮小灌木。在石塘,山就在海的身邊,一個灰藍色,一個翠綠著,在烈日下,海島分外明媚。海水的味道相當難聞,苦澀中帶腥氣,混合了烈日泥土的渾濁氣息,而海邊的山上卻流淌著清甜的泉水。真是一個神奇的半島。島上的人們嗓音脆甜,唱歌特別好聽,據說是因為這裡的海鮮和清泉的緣故。海島烈日大風,姑娘們卻都生地白白嫩嫩的。島民們相信,這裡一定有神保佑。他們在海邊造了一座純白的耶穌堂。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小時候,我特別愛唱歌,總是被推薦參加大大小小的中小學生音樂比賽。可是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非常強大的對手,她就是來自石塘半島的姑娘。忘了她叫什麼,記得她黑短髮,白淨的圓臉,嗓音好的不得了。我的音樂老師對我說,她嗓音好的不得了!我就跑去聽她排練,額,確實嘹亮如長雲啊。而我喜歡她天然純美的樣子,好像一隻歡快的小海豚、小螺號,唱唱笑笑都直率,沒有城裡姑娘擰巴的優越感。她還不到10歲,唱的竟是鄧麗君的流行歌曲:

雲河呀,雲河

雲河裡有個我

隨風飄過

從沒有找到真正的我

一片片白茫茫遙遠的雲河

像霧般朦朧地掩住了我

我要隨著微風飄出雲河

勇敢地走出那空虛寂寞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歌裡唱的是一顆追求真實不做作的少女心,而我在臺下只顧聽她唱,“一片片白茫茫遙遠的雲河,像霧般朦朧地掩住了我”,在幽怨的旋律裡面,她嘹亮的嗓音像白月光一樣漏出來,真美妙啊。

後來這場比賽我們倆得了並列第一名。我已經記不得自己唱了哪首歌了,它不重要嗎?也可能我對自己練習了很多遍的歌總是厭倦,也就記不清了。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大海啊,故鄉

李健 - 遙遠的天空底下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可是那姑娘後來為什麼不再唱歌了?她怎麼忽然就消失了,像一隻小海豚,小螺號,想唱就唱,想不唱就不唱了。在這個天然的營養豐富的海島上,人們任性歌唱著,自生自滅。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現在想起來,我小時候去上學啥也沒學會,只是很會唱歌。去看露天電影,回家就可以把主題歌從頭到尾唱下來,而且輕鬆贏了所有音樂比賽,那些光榮獎狀後來都被我爺爺悉心收藏著。一定是那時候很多成功經驗的累積,讓我堅定地走了音樂道路。後來彷彿身邊一切都在變,回頭恍然,換學校、換老師,換同學,換公寓,換城市,換工作,倒只有搞音樂這件事,30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

大概是對它心懷信念。

也是因為心懷信念,讓我執著地離開海島。在成長的漫長時間裡,我沒有一天不想離開它 ,離開它的海腥味和潮漉的空氣,急著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家人朋友們都預感了我的離開且不再歸來。每個見到我的人都說,你長的一點也不像海島的人。是的,我不屬於它。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即使如今回來,我也仍是不屬於它,每次毫無懸念地中暑、發燒、咳嗽、胃痛、頭痛、牙痛…已經水土不服了。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就像童年一樣回不去。

可是很多年之後,就像大海到了落潮時分,這個海島開始緩慢而堅硬地浮現出來。我才知道它一直植根在我心底。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記得那天在香港遊玩,暮色中抵達太平山頂。遊覽車下來,大家四散看別墅、看蠟像館,拍照張望。導遊跟著熱心介紹,誰家別墅誰家豪宅。而我走到山頂朝海的那一面,就再也挪不開腳步。海邊山城,波光粼粼,太像我浙東的家鄉了。

又一年,在澳門。看完了利瑪竇的博物館,走到街邊歇息,坐在小店鋪門口吃著大包澳門零食,看對面樓房,覺得四周太像我出生的那條小街了。如果沒有藍藍綠綠的歐式房子,真以為是回到了家鄉。所有靠海的小鎮都讓我覺得親切。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慢慢地家鄉海島出名了,出現在旅行和攝影雜誌上,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被拍成海報、壁紙。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畫面上,夕陽與海面。藍色、昏黃色與黑色大海的銜接。暮色中的海與小山坡。凌晨山坡上的小株植物····

為什麼我一看到它的照片就會停駐,知道這不是青島,不是廈門,不是馬爾代夫,不是其他任何地方的海,它一定是我的家鄉,我的石塘。為什麼總是一眼就認出它,它到底有哪裡不同?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是它的海水中有一種苦澀的渾濁?是山上土堆和石塊的稀疏排列?是石塊與新生植物的凌亂組合?還是山坡上的草色綠的有點與眾不同?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攝影 / 張力

現在它多麼洋氣,我們管它叫台州的聖托里尼。可它為什麼還保留著當時酸楚焦灼的味道,海風裡夾雜著苦澀與哀傷的鹹溼?好像這是它的一個神秘而獨特的印記,就像方言裡的鄉音,或者家鄉人臉上一種相似的長相和神情,代代遺傳,不可抹去,只有最熟悉的人才能辨認。我像一個見過它在困苦中難堪樣子的親人,就算它改頭換面已經像個外國人,也還是一眼就認出了它。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寫到這裡,童年的那些下午又再次浮現在腦海。在漫長的夏季,我茫然看著颱風雨之前轟隆隆湧起的濃重烏雲,為這自然界的壯觀震撼地說不出話來,我以為它發怒了,令季節和日夜失去了秩序。原來並不是。

在30年之後,我終於理解了它的語言,它的巨浪,渾濁、石塊與暴風。那是屬於海島的寬闊氣魄,也是它的深情與蒼老,它老了,激烈如故,但情重了,漫長時間裡積聚了厚厚沉沉的悲哀,等待一場漫天暴雨的沖洗。我終於懂得它的哀傷,也終於為它熾烈的情意而傾倒,而驕傲。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溫嶺石塘海島的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