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榆林貧困地區的47種農產品走進絲博會


來自榆林貧困地區的47種農產品走進絲博會

客商在榆林展區瞭解選購產品

5月11日,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開幕。當天,來自榆林的5大類47種、且由貧困地區生產的農副產品亮相絲博會。這些農產品各具特色,品質優良,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的青睞。

特色農產品引關注

“姑娘,我知道陝北的紅棗非常有名,但是紅棗做成咖啡,我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味道能行嗎?”在“一帶一路”減貧國際合作論壇陝西扶貧成果展榆林展區,來自浙江的客商姚先生好奇地問道。“味道行不行,由您來評判。”工作人員蘇麗將衝好的曼喬紅棗咖啡請姚先生慢慢品嚐。姚先生喝著杯中的咖啡,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這咖啡既有咖啡豆的醇香,又有紅棗的味道,咱們陝北還有這樣的好產品!”姚先生仔細察看著曼喬咖啡的包裝與成分,並拍照留下廠家的地址和聯繫方式。據悉,曼喬咖啡正是該企業為了破解神木貧困村棗農賣棗難而研發的新產品。通過對紅棗進行深加工並實施品牌化,幫助棗農脫貧致富。

米脂桃花峁酵素、子洲黃芪、定邊亞麻籽油、府谷海紅果酒、吳堡空心掛麵等特色農產品,都成了此次展會的“香餑餑”。

溯源體系有保障

“我們這些產品都印製有二維碼,建立了溯源體系。您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產品的相關信息就能一目瞭然了。”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幹部曹改梅為各地客商介紹著。

來自山西的客商吳伯承忙拿出手機試著掃了桃花峁雜糧包裝上的二維碼,手機上即刻彈出信息:您好!非常感謝您購買我們的米脂特產大禮包,感謝您對米脂精準扶貧工作的支持,我們是一群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路的農村娃,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放心、綠色、健康的農產品。這封感謝信裡,既有對米脂的簡介,又有感恩話語,同時,還印有兩個二維碼,一個是教顧客如何烹飪特產,另一個是產品溯源地,包括視頻介紹等。

精準聚力促扶貧

全國各地的客商不斷走進榆林展區,一個個扶貧故事被傾聽,一件件好產品被認可。

蘇麗說:“我做了6年的扶貧工作,從剛開始的摸不清情況,到如今熟知村情。說實在的,只要能幫助貧困戶,我們所有的工作就都是有意義的。”

曹改梅介紹,為推動榆林市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融入全國大市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市扶貧辦擬聯合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供銷社等部門單位,採取混合所有制經營、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成立“榆林第一書記扶貧產品銷售服務中心”。

曹改梅說:“我們將充分發揮我市國企、民企數量較多的優勢,積極調動覆蓋全市902個貧困村的1287支駐村工作隊、1394名第一書記,藉助各縣市區供銷社和213個基層供銷社網絡,通過打通貧困村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關鍵環節,實現消費扶貧向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精準聚力,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