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邓公」邓小平八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远渡重洋求真理。1920年8月,邓小平等20多名中国学生远渡重洋,赴法兰西勤工俭学。邓小平回忆在法国的经历时写道:“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跟着走”的长征路。“跟着走”是邓小平对自己长征路的评价。1935年,邓小平调任红一军团宣传部部长。在艰难困苦面前,邓小平和各级宣传干部,组织动员指战员们在草地行军中编出顺口溜和诗歌传唱,鼓舞大家的士气。他们说:“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爬起来,跟上去,直到宿营地。”“天上无飞鸟,地上无人烟,茫茫草原,蓝蓝的天,只有红军亲眼见。” 展示了邓小平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战斗在太行山上。1938年,邓小平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他和刘伯承指挥129师,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蚕食”和残酷“扫荡”。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开创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块根据地已连成一片,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


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强渡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打开了南下的通路。紧接着,刘邓大军涉过黄泛区,强渡沙河、汝河、淮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4月,刘邓大军胜利走出大别山,他们一路从中原战场打到淮海战役,从淮海战役打到渡江战役,最终解放上海、占领南京,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1956年9月,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针对这种情况,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邓小平的雷霆之怒。邓小平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构想中,有一条基本原则: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理。特别是解放军进驻香港,是中国主权的象征,不能含糊。针对某位主管领导的模糊认识造成的误解,邓小平十分震怒,旗帜鲜明地指出,香港回归后,中国必须驻军。如果发生动乱,中央政府就要加以干预。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开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并发表重要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中国自此正式步入发展与崛起的快车道!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这盛世,如他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