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北京故宫罕见彩色照片:这才是故宫当初样子,游客寥寥无几


【北京故宫之午门,站在午门一侧的雁翅楼拍摄】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这是一组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故宫彩色照,当时的故宫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墙壁斑驳、地面坑洼不平,木质建筑很多腐朽,但这才是故宫最初的样子,韵味十足,也最接近帝制时的样子。

【站在午门一侧的雁翅楼朝北面看,屋顶长草了】北京故宫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当时严格地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定制营造,历时14年才得以竣工。建成后,总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的狮子雕像,看起来非常壮观】长久以来,口口相传北京故宫有房间9999间,这是一个谣言。上世纪70年代,故宫工作人员对故宫房间进行了详细统计,得到的数字是: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房间。

【游客在北京故宫里】故宫的整体布局是这样的,外朝以三大殿为核心,这里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场所,比如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重大仪式都在这里进行。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

【北京故宫里的工作人员】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大典筹备委员会委托北平政府对北京城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扫除,这里面就包括对北京故宫垃圾的清理。据报道,北京故宫大扫除清理出25万立方的垃圾,包括明朝的生活垃圾等。

【北京故宫之太和门】太和门是北京故宫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的正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太和门整体布局是面阔9间,进深4间。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门前陈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

【太和门前的广场和以及内金水桥】解放战争期间,北京故宫缺乏有效果的管理,建筑年仅失修,地面更是杂草丛生。这张照片非常能说明问题,大门漆面斑驳,门钉都脱落了很多。

【鸟瞰北京故宫】1924年11月14日,逊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次年在紫禁城的基础上创立了故宫博物院,建院典礼那天,北京城万人空巷。

【航拍北京故宫三大殿,看起来非常有气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