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外蒙古老照片:處於沙俄勢力控制下,圖7刑具專為女性設計


【庫倫城的華商們】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後,早已對外蒙古垂涎三尺的沙皇俄國,乘機策動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們脫離中國。俄國的行動果然起了效果,當年11月30日,外蒙古宣佈“獨立”,成立“大蒙古國”。

【監獄裡的犯人】“大蒙古國”成立後,俄蒙聯軍軍隊包圍了清廷駐庫倫(今烏蘭巴托)的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沙俄決定更進一步,於1912年11月3日,與沙俄扶植的外蒙古當局訂立了《俄蒙協約》,外蒙古徹底亂了,奈何此時的中國國力衰微。

【騎馬的男子】《俄蒙協約》又稱俄蒙協定,主要內容是:由俄國扶助外蒙古的“自治”及訓練外蒙古軍隊;外蒙古不得允許中國軍隊入境,不準華人移植蒙地;外蒙古准許俄人享受本條約廣泛的特權等。顯然,俄國希望把外蒙古永遠至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蒙古包外的民眾,人們生活相對艱難】在北洋政府的不斷抗議下,1913年11月5日,沙俄和北洋政府簽訂了《中俄聲明》。《聲明》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取消“獨立”,但是北洋政府不得在外蒙古派駐官員,不駐軍,不移民,還要求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

【庫倫黃宮大門】烏蘭巴托始建於1639年,原為蒙古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地,被稱為“敖爾告”。1778年,乾隆下旨喀爾喀蒙古領袖在北京到恰克圖商路上的駐地設立城防,取名庫倫。另外,庫倫城在城市空間結構上,是以哲布尊丹巴的“黃宮”為中心發展起來的。

【庫倫城外的草原】清朝時期,庫倫城的面積不斷擴大,內陸來此的商人絡繹不絕。19世紀初,在庫倫的中國商人離開了喇嘛廟區域,他們來到城東建立了單獨的貿易市鎮,形成了單獨的貿易集鎮,所有內陸商品在這裡應用盡有,每逢開市時,這裡熱鬧非凡。


【被執行墩鎖刑的女犯人】墪鎖刑,是一種把犯人關在木箱子裡的酷刑,流行於晚清外蒙古地區。據說,墪鎖刑專門用於女犯人,是一種便攜式監獄。一旦犯人被執行這種酷刑,只會是一個結果,活活餓死渴死,下場則無比悽慘。

【外蒙古喇嘛】1915年6月7日,沙俄政府、外蒙古當局和北洋政府三方在外蒙古的恰克圖簽訂了《中俄蒙協約》,裡面正式確認1913年的“中俄聲明”,並予以具體化。此後多年,關於外蒙古問題,俄國和中國爭論不已,直到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宣佈承認外蒙古獨立。

【外蒙古“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巴德瑪多爾濟是一名蒙古喇嘛,當時是外蒙古的政界上層人士,此人於1919年後期至1920年1月任博克多格根的“內閣總理”。當你徐樹錚推翻了庫倫辦事大員陳毅的《外蒙善後條例》時,曾連夜直奔巴德瑪多爾濟住處,出示他新擬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徐樹錚臨走時放下一句狠話:“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


【攝影師斯蒂芬•帕塞】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了所謂的“公民投票,98%的選民參加了投票,一致贊成獨立。”國民政府內政部常務次長雷法章全程檢見證了這次“公民投票”,他在日記中寫道:“此項公民投票據稱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下,以公開之簽名方式表示贊成獨立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