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出名的10幅油畫,背後都有一個,一直未解開的故事


藝術家的作品裡都融入有自己的思想,今天小編整理了世界上10幅油畫,這些油畫創作都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小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背後的故事吧。圖為格蘭特·伍德的油畫《美國哥特式》,1他最著名的畫作“美國哥特式”描繪了一個大蕭條時期的農民和風度翩翩的妻子,格蘭特打算這對夫妻代表父親和女兒;實際上他們都不是。握著乾草叉的那個人是伍德的牙醫拜倫·麥基比,旁邊是藝術家的妹妹南·伍德·格雷厄姆。

圖為安德魯·懷斯油畫《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創作於1948年,在創作這幅作品之前,他兩歲的兒子和父親在車禍中意外身亡,突如其來的事情讓他倍受打擊,後來他自己也因肺炎險些喪命,在雙重打擊下,他變得更加敏感。隨後他幾乎整個夏天都在畫 這幅畫,作畫時並沒有什麼人來看,就連他自己也覺得這幅畫很 平淡無奇 。當這幅畫一經發表,他收到來自全世界的信件,詢問他這幅畫裡的少女在做什麼。

圖為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油畫作品。,該畫描繪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氣質超凡出眾,寧靜中淡恬從容、欲言又止的神態栩栩如生,看似帶有一種既含蓄又惆悵的、似有似無的傷感表情,驚鴻一瞥的回眸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平實的情感也由此具有了淨化人類心靈的魅力。


圖為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的油畫《奧菲麗亞》,該畫創作於1851-52年。在此畫上構圖就是一條水平線,一般來說,水平線給人的感覺是平靜的,為了打破這種單調,作者在左角放了一叢垂直的水草,並且把左手處理成垂直的向上。形成了對比,這就是構圖中對比與統一的原則。《奧菲麗婭》取材於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裡的故事情節。畫面上沒有悲劇氣氛,為了描繪自然環境,畫家多次實地寫生。

油畫作品《開膛手傑克的臥室》是沃爾特·西克特是1908年創作的,沃爾特·西格特因其喜怒無常的肖像和昏暗的室內畫風而出名,可能隱瞞著比他的畫更暗的秘密。有人認為,諸如“開膛手傑克的臥室”和“卡姆登鎮謀殺案”之類令人不安的作品,可能反映出藝術家與悲慘的懷特查伯屠夫之間的某種聯繫,無論是作為幫兇還是兇手。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芬非常著名的油畫作品,這幅作品創作於1503年,《蒙娜麗莎》畫像沒有眉毛和睫毛,面龐看起來十分和諧。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會覺得她沒怎麼笑;然而當看著她的眼睛,感覺到她臉頰的陰影時,又會覺得她在微笑。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蒙娜麗莎坐在一把半圓形的木椅上,再加上各種景背景和蒙娜麗莎的微笑融為一體,散發著夢幻而神秘的氣息。


圖為約翰·辛格·薩金特的油畫作品《高特魯夫人》,該畫創作於1883-84年,26歲的薩金特,正是站在最高榮譽的門檻上的時候。一次,他在上層社交界聚會中認識了這位法國銀行家的妻子,巴黎社交界著名的浪漫女性高特魯夫人。她穿著沒有人敢穿的豔麗的晚禮服,胸部開得很低,白皙的皮膚上撲著淡淡的紫色香粉。畫家向她表示願給她畫一幅肖像。薩金特願意作畫的動機,倒不在於她的美色而是想借此叩開通向巴黎富貴人士的大門。

圖為揚·凡·埃克 於1434年所畫的油畫作品《阿諾爾夫婦的婚禮》,這幅畫見證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與佛蘭德斯之間商業和藝術的交流。畫面上的男主角阿諾爾菲尼來自意大利的托斯卡納地區,常年在佛蘭德斯的布魯日經商,並娶了布魯日的珍妮•切納米為妻。佛蘭德斯著名畫家揚·範·艾克接受委託,創作了兩人的紀念肖像畫。

圖為伊曼紐爾·洛伊茲於1851年創作的油畫作品《華盛頓穿越特拉華州》,革命戰爭後將近75年,不僅繪製了標誌性的“華盛頓穿越特拉華州”,而且還由德國藝術家伊曼紐爾·洛伊茲在杜塞爾多夫繪製。洛伊茲在美國度過了一段時光,併為這一場面畫上了希望,以期啟發歐洲革命者。


圖為勒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里特油畫作品《戴黑帽的男人》,這是一幅超現實主義畫,畫中戴圓頂硬禮帽、穿黑大衣的紳士即是馬格里特本人。他用一隻青色的蘋果擋住他的容貌。據他自己解釋,他要與巴黎大多數超現實主義畫家相反,藐視用色彩作人物肖像,他只想告訴觀眾,畫上的肖像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產階級市民。有時不是讓人物背過臉去就是用偶然事物來遮擋。這是他的超現實派肖像畫的另一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