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有座石頭寨,看似普通卻處處隱藏著驚奇,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黃果樹大瀑布,貴州讚譽度最高、最熱門的景區,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不遠千里,慕名而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距離大瀑布僅6公里的白水河畔,隱匿著一座600多年曆史的小寨子。小寨子依山傍水、古色古香,數百年來,一直不為外人所熟知,遊客很少,與熱鬧的大瀑布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座小寨子就是石頭寨。

石頭寨,位於貴州安順市鎮寧縣黃果樹鎮,距黃果樹新城2.3公里,為布依族村寨。石頭寨不大,只有6.48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生活著200多戶1400多名布依族同胞,以伍姓為主。

在石頭寨,你的目光所及之處,均與石頭有關,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頭王國”。寨子裡所有的建築,都是由石頭與石板建造而成。一棟一棟的小石屋依著山勢修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井然有序,牆壁用石磚壘砌,門框窗欞用方條石架設,就連屋頂的"瓦面"是用薄石板蓋的。

朋友笑著告訴我,石頭寨附近多石頭山和頁岩,為石屋的建造提供了天然的石料資源。村民們建房因制宜、就地取材,非常方便。

村民們並沒有對石頭進行精細的加工打磨。因此,在小石屋的外牆上,我們可以看到是由不規則的長方形、菱形、三角形及多邊形的石塊壘砌而成的。石塊與石塊之間,接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古樸大方。

寨子裡的小石屋大多都建有三層,底層飼養牲畜,堆放農具、雜物;中間一層為村民們的堂屋、廚房及起居室,最上面一層通風透氣,多用於儲存糧食。這樣的小石屋,不僅造價低廉,而且不懼火災、經久牢固、冬暖夏涼。村裡最年長的房子,據說已有600多年曆史。

在石頭寨,你會發現,不僅僅是房屋,村寨中幾乎一切東西都是用石頭製成的,小巷、道路、橋樑、農田的護坡、院牆、拱門,甚至布村民們家裡的桌子、凳子、磨子、灶臺、碾子、水缸、水盆,都用是石頭製成的。這些物件,看起來並不起眼,但當你與村民們聊天時,他們都會自豪地告訴你,這是他們的太爺爺傳下來的,至少也有上百年曆史。


石頭寨,不僅僅是“石頭王國”,更是“蠟染之鄉”。

布依族至今仍然保留著精湛的蠟染工藝技術和獨特的風格,從秦漢時起便開始,一直傳承到今天,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石頭寨布依族的蠟染,有藍底白花和白底藍花兩大類型,構圖飽滿,造型優美,清雅脫俗耐看,無不凝聚著布依族女人的勤勞與智慧。

石頭寨的成年女性幾乎個個都會做蠟染,她們做出來的蠟染,不僅花紋精細明晰,而且染制精良,色澤經久不變。剛出生的小嬰兒們所用的小被巾、襁褓服、口水兜等;青年們戀愛、婚嫁時的手絹、腰帶、婚禮禮服等;生活中的女性服裝、包頭巾、床單、被面、枕套、帳幔、錢包、揹包、提包、揹帶等,一切一切,都是蠟染製品。


據說寨子裡的女孩子們,從四五歲起,就開始跟著母親及長輩們學織布和蠟染。十歲左右可獨立繪製,十五歲左右就可以完成。她們自己織、自己染、自己縫,並且一輩子守護著這份手藝並傳承下去。因此寨子裡的每位女性都是藝術家。在當地,小夥子衡量一個姑娘聰明才智的標準是看她蠟染技藝的高低。

近年來,石頭寨以其優美的自然景色和傳統精湛的蠟染、織綿民族工藝,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併成為影視拍攝的首選基地。轟動一時的電影《良家婦女》、《山寨火種》曾在此拍攝取景,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也在此取景。眾多影視作品的熱播,大大提高了石頭寨的知名度。

2014年,石頭寨成功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少數民族村寨;2014年11月,石頭寨被納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