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吉林省最具後發優勢的城市

這裡曾經金戈列陣、鐵馬驚雷,

在歲月更迭中逐漸演變為

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這裡是草原明珠,

天高雲朗,牧歌嘹亮,

雲飛鶴舞,福瑞吉祥。

這裡是中國糧倉,

肥沃的黑土地五穀飄香。

這裡是正在崛起的生態之城,

宜居、宜業、宜樂,

擁得美名“塞上水鄉”。

這裡就是鶴鄉——吉林省白城市。

改革開放40年來,

白城市——吉林省最具後發優勢的城市


白城市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社會經濟一派欣欣向榮,

繪製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

省委定位白城:

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

國家級高載能高技術基地

01區域位置

白城位於中國“雄雞”版圖的“點睛”之處,吉林省的西北部,轄洮北區、通榆縣、鎮賚縣、洮南市、大安市,六個省級開發區,兩個工業集中區,幅員面積2.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00萬。這裡區域位置獨特,地處吉林、黑龍江、內蒙三省區結合部,是

“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高速公路、快速鐵路、機場立體交通四通八達。白城正在依託區位交通優勢,發揮“白城雜豆”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功能,創建全國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實施內陸港、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項目,打造輻射吉黑蒙、面向東北亞的區域物流中心。

02資源優勢

白城市——吉林省最具後發優勢的城市


(一)土地資源。全市現有耕地1771萬畝, 120萬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4.9畝,是全國的5倍以上,吉林省的2.6倍。“十二五”期末,白城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30億斤,優質水田增加到250萬畝。白城還有900萬畝後備耕地資源,土地開發整理潛力較大。白城擁有草原487.2萬畝、溼地750萬畝、可養殖水面188萬畝,可以發展養殖業和水產業,是全國八大牧區之一。白城地勢平坦,適宜大面積機械化耕種,這種大農業結構是在很多地方都不能同時具備的條件。

(二)生態資源。市六次黨代會提出突出抓好生態環境、生態扶貧、生態經濟、生態城市“四個重點”,強化生態文明理念,把改善生態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不遺餘力地加強生態建設。在全省率先啟動河湖連通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5億立方米,溼地增加到750萬畝。莫莫格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嫩江灣、牛心套保、四海湖晉升國家溼地公園。持續開展大造林活動,完成造林2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2.5%。綜合治理草原60萬畝。大氣、水體、土壤汙染專項治理紮實開展,空氣質量不斷改善,地表水水質達到國家用水標準,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市降水量連續六年超過400毫米,地下水位平均上升近1米,生態效益逐漸顯現。

白城被列為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三)農牧資源。白城既有玉米、水稻、高粱、燕麥、穀子、糜子、蕎麥、薯類、綠豆、雜糧雜豆等糧食作物,又有花生、葵花、辣椒、香瓜、蓖麻、打瓜、烤煙、葉菜類等經濟作物。還有豬、牛、羊、雞、鴨、鵝、雁等禽畜產品及大量的淡水魚,種類多達27種,其中白城燕麥、白城油葵、白城綠豆、白城甘草、黑水西瓜、洮南香酒、草原紅牛肉7個品種為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或商標保護。白城市日照充分,全年無霜期最多可達159天。因為光照時間長(全年可達2919小時)、晝夜溫差大(最大溫差可達13-14℃),有利於農作物幹物質(澱粉、脂肪、蛋白質等)的積累,所以出產的玉米、水稻、水果、蔬菜口感宜人;白城土地主要是黑鈣土、淡黑鈣土、鹽鹼土,弱鹼性土地(PH值8.1-8.3)產出的農產品不但口味好,而且有利於保持人體酸鹼平衡和身體健康;地表水、地下水均達到國家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標準值。農業灌溉用水主要來自嫩江,嫩江是我國北方唯一沒有工業汙染物排放的河流。全市豬牛羊禽總飼養量達5300萬頭(只)左右,其中生豬、牛、奶牛、羊、禽分別發展到340萬頭左右、60萬頭左右、20萬頭左右、700萬隻左右、4200萬隻左右。年可向社會提供肉蛋奶產量分別達30萬噸左右、15萬噸左右、45萬噸左右。

白城市——吉林省最具後發優勢的城市


(四)能源資源。白城市有三種高儲量能源資源。煤:主要分佈在洮南市萬寶鄉、萬寶鎮、煤窯鄉、野馬鄉。已探明儲量1.5億噸。石油:主要分佈在大安市、鎮賚縣和洮北區三地,由吉林油田開發。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4億多噸,佔全省石油儲量的40%。

天然氣:儲量2700多億立方米。同時,白城在利用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展清潔能源方面有很大優勢。風電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全市可開發風電面積6865平方公里,可開發裝機容量2280萬千瓦,年可發電478.8億千瓦時。太陽能資源開發大有可為。白城市在吉林省屬太陽能光照一類地區,根據資源分佈概況和各區域可利用土地面積估算,適合建設太陽能發電場面積約6700平方公里,可以滿足1675萬千瓦的裝機規模。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全市各種農作物秸稈產量約700萬噸,除部分用作飼料外,每年約有300萬噸可用於生物質發電(可用於為風電、太陽能發電調峰)、發展沼氣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