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站臺》是80年代最著名的歌,也是中國最早發行的搖滾歌曲之一,與崔健的《一無所有》《不是我不明白》同時出版,相比而言《站臺》更代表了當時的流行文化。賈樟柯導演的同名電影《站臺》,正是向這首歌致敬。後來楊坤等歌手也在專輯中翻唱過這首歌。可以說,這首歌是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一聽到《站臺》,就會把人們帶回80年代。

《站臺》出自一盤叫做《’87狂熱》的專輯,這是一盤翻唱歐美歌曲的專輯,《站臺》卻意外成為其中唯一的一首原創作品,由黃蒲生作詞,劉克作曲,劉鴻演唱。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7狂熱

在《荷東》《猛士》《家庭舞王》歐美迪斯科音樂的影響下,廣東音像出版社也決定出版一盤專輯,題為《狂熱》。曲子採取“拿來主義”,用歐美的流行歌曲,剩下的任務就是填詞,俗稱“扒帶子”,請來詩人黃蒲生和負責配器編曲的劉克,以及歌手劉鴻、鄧潔儀。

黃蒲生是河南開封人,出生於50年代初,14歲在開封師大附中讀書時被特招為文藝兵,加入廣州軍區歌舞團,擔任男中音合唱演員,與宋春麗是同期戰友。後借調到軍區雜誌《戰士文藝》幫忙,一心想寫作,最喜歡食指的《這是4點零8分的北京》和張承志的《北方的河》。

他曾參加過對越自衛還擊戰,在慰問演出的同時寫了很多詩歌作品,寄到北京的《解放軍文藝》,還獲了獎,1985年轉業後到廣州的出版社工作。音像出版社請他寫詞,一首詞有幾十塊稿費,而當時月工資只有兩三百塊錢。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7狂熱

這盤磁帶一開始找來七首歐美熱門歌曲,分別被填詞為《路燈下的小姑娘》《揮手再見》《誤會》《愛的火焰》《痴迷的年齡》《痛苦的等待》《快來跳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黃蒲生將Modern Talking歌中的“路易兄弟”轉換為在中國城市與縣城大街小巷四處遊蕩的“路燈下的小姑娘”,這是80年代流行文化中第一個鮮明而典型的青少年形象,感傷、迷惘、溫情、勵志,具有啟蒙意義。

當時一盤磁帶時間要求不低於43分鐘,這七首歌不到40分鐘,還差一首歌,情急之下,負責人建議編曲劉克和黃蒲生自己喊幾嗓子,來一首“原創歌曲”,而當時還沒有“原創”這個概念。《站臺》就這樣誕生了。曲作者劉克,出生在廣東一個軍人和文藝世家,創作《站臺》時只有23歲。

演唱者劉鴻更富傳奇色彩。他出生於1960年,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學習美聲唱法。他偷偷聽到U2樂隊的歌,被搖滾樂感染。1979年錄製了《跟隨新的潮流》,是中國最早的搖滾曲風歌曲。1980年劉鴻前往澳大利亞發展,後來回到深圳。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0年代演出

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出現一種“歌舞廳現象”,陳汝佳、毛寧、楊鈺瑩、黃格選、戴軍等人都出自深圳,他們大量翻唱香港歌曲,那裡也被稱作中國流行音樂的集散地和練兵場。劉鴻也是早期闖深圳的著名歌手之一。

再強調一遍,《站臺》是《’87狂熱》專輯中唯一原創歌曲,幾乎也是廣州樂壇80年代唯一的原創歌曲。這首歌歌詞非常簡單,結尾不斷重複“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吻合了年輕人躁動不安的心態,展示出激情與迷茫。這首歌足以與歐美歌曲媲美,時至今日仍是經典中的經典。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8狂熱

《’87狂熱》出版後,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磁帶銷售榜前三名,之後又出版了《’88狂熱》。《站臺》甚至差點成為央視春晚歌曲。1988年,劉鴻退出舞臺,鄧潔儀移居美國。劉克與歌手林萍結婚,1995年離婚,媒體炒作說他與周彥宏相戀,他包裝或指導過的歌手包括陳汝佳、林萍、張咪、高林生、周豔泓等。詞作者黃蒲生後在花城出版社工作,90年代任《花城》副主編,推出了包括劉震雲、林白、洪峰、王小波等創作的一系列對文壇影響深遠的作品,當時《花城》每期刊發的後現代美術作品,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站臺》背後,是影響全國的“走穴”大潮,當時每個走穴班底的每一場演出,都有一個男歌手唱《站臺》。天津歌手運祺、胡寅寅、李德林、馬常寶、大憨二憨、許麗麗、牛虎、牛豹、王曉青、項捷、李勇、鞠鵬、謝津、張宏聲等人,都曾參與到走穴大潮中。80年代末,人們開始習慣聽錄音機,買磁帶,“走穴”潮逐漸變冷。

賈樟柯的電影《站臺》裡,文工團就要散夥,大夥擁著劉娟、劉娥雙胞胎姐妹在簡陋的迪廳裡跳舞,背景舞曲出自迪斯科專輯《猛士》,是80年代的記憶一種。(文:何玉新)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80年代最著名的一首歌,《站臺》演唱者劉鴻,曾與崔健齊名

電影《站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