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讓別人舒服。

生活中,有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人。

有人生怕別人舒服,儘量讓別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還有一類人生怕別人不舒服,儘量讓別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

做人,要讓別人舒服。

《菜根譚》中講道: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事,以遇事都要讓一步的態度,才是高明的人,因為讓一步就等於是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

待人接物,以抱寬厚態度對人,才是有福的人,因為給人家方便就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礎。

古人所說的“讓一步”“寬一分”,其實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讓別人舒服。

讓別人舒服,就是替他人著想,首先要照顧人性中無傷大雅的虛榮。

比如說,有這樣一句俗話,“逢人減壽,見貨添錢”。

儘管人人都巴不得自己活得儘可能長壽,但是年紀大的人都不願意別人說出自己的真實年齡,而是希望別人把自己的年紀說的越小越好。

所以猜測別人年齡的時候,要儘可能猜的小一點,意思是對方像年輕人一樣健康,還可以像年輕人一樣長久地享受生命的歡樂。

看到別人買的東西,應該把價格猜的比實際價值稍微貴一些,這才容易顯出對方有眼力,會買東西。

做人,要讓別人舒服。

讓別人舒服,其次是要照顧別人的利益和麵子。

都說“談錢傷感情”,但是很多時候,不談錢才傷感情,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在別人關心錢而又不好意思跟你談錢的時候,你要主動談錢。

有時候開開玩笑,會讓人舒服,而有時候開玩笑不當卻會得罪人。其中要把握的原則是:有的玩笑,只能對願意縱容你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內心強大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高智商的人開;有的玩笑,只能對高情商的人開。

做人,要讓別人舒服。

不必刻意讓別人舒服,刻意對人好,過猶不及,有時候反倒會給別人壓力,但是在公共場合,既使是無意中冷落了或者忽視了一個人,對他的傷害也是很大的,人都是好面子的。

讓自己活得越高興,證明了你的生活質量越高,而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