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三都水族自治縣歷史沿革

三都水族自治縣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總面積2383.6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2012年)。有水、布依、苗、漢等民族,以水族為多。全縣轄1個街道、6個鎮:三合街道、大河鎮、普安鎮、都江鎮、中和鎮、周覃鎮、九阡鎮。縣政府駐三合街道政府路。

地處黔南山地和黔東丘陵交錯地帶。年均溫18℃,年降水量1384毫米。境內河流屬珠江水系,主要河流都柳江。主要礦藏有鉛鋅礦、銻礦、硫鐵礦、黃金礦等。森林覆蓋率61.28%(2007年)。321國道、206省道過境。都柳江河段可通航,直達柳州。名勝古蹟有都柳江風光、仙人橋、三難灘、小溪摩崖、布仰摩崖、來牛寨遺址、都江廳古城遺址、萬人墳、引郎石板墓、巖墓集中地等。

清雍正年間分設都江廳和獨山州同,1913年分別改為都江縣和三合縣。1941年並三合、都江二縣置三都縣,取二縣首字命名。1957年9月28日,改三都水族自治縣。

1996年,三都水族自治縣轄7個鎮、14個鄉:三合鎮、大河鎮、普安鎮、都江鎮、中和鎮、周覃鎮、九阡鎮、拉攬鄉、豐樂鄉、爛土鄉、交梨鄉、壩街鄉、打魚鄉、羊福鄉、巫不鄉、水龍鄉、塘州鄉、三洞鄉、恆豐鄉、楊拱鄉、廷牌鄉。縣政府駐三合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三都水族自治縣總人口297442人,其中:三合鎮36875人,大河鎮12129人,普安鎮18322人,都江鎮14995人,中和鎮10441人,周覃鎮14315人,九阡鎮19745人,拉攬鄉4406人,豐樂鄉20124人,爛土鄉17676人,交梨鄉18345人,壩街鄉9182人,打魚鄉10929人,羊福鄉6519人,巫不鄉4299人,水龍鄉13578人,塘州鄉16893人,三洞鄉16902人,廷牌鄉17681人,恆豐鄉8686人,揚拱鄉5400人。

2003年末,三都水族自治縣總人口32.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2萬人;少數民族人口30.47萬人,佔總人口的93.49%。少數民族人口中,水族人口20.29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2.23%。轄10個鎮、11個鄉,27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

2007年末,三都水族自治縣總面積2400平方千米,總人口32.8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81萬人,非農業人口2.09萬人。轄10個鎮、11個鄉,270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三都水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283139人,其中:三合鎮39204人,大河鎮10401人,合江鎮14520人,豐樂鎮17972人,普安鎮15915人,都江鎮14553人,中和鎮10419人,周覃鎮13104人,廷牌鎮16374人,九阡鎮18455人,交梨鄉16147人,拉攬鄉3699人,打魚鄉10231人,壩街鄉9892人,羊福鄉5795人,巫不鄉4158人,水龍鄉14783人,塘州鄉17651人,三洞鄉18197人,恆豐鄉7172人,揚拱鄉4497人。2010年末,三都縣常住人口28.36萬人。

2011年末,三都水族自治縣常住人口28.14萬人,戶籍人口36.04萬人。轄10個鎮、11個鄉:三合鎮、大河鎮、合江鎮、豐樂鎮、普安鎮、都江鎮、中和鎮、周覃鎮、廷牌鎮、九阡鎮、交梨鄉、拉攬鄉、打魚鄉、壩街鄉、羊福鄉、巫不鄉、水龍鄉、塘州鄉、三洞鄉、恆豐鄉、楊拱鄉。縣政府駐三合鎮政府路。

2014年8月7日,省政府(黔府函[2014]152號)批覆同意撤銷三合鎮、普安鎮、大河鎮、豐樂鎮、合江鎮、都江鎮、周覃鎮、廷牌鎮、九阡鎮、中和鎮、交梨鄉、拉攬鄉、水龍鄉、打魚鄉、壩街鄉、巫不鄉、羊福鄉、塘州鄉、三洞鄉、恆豐鄉、揚拱鄉等21個鄉(鎮),設置新的三合街道和中和鎮、周覃鎮、普安鎮、大河鎮、都江鎮、九阡鎮。新設置的三合街道轄原三合鎮、拉攬鄉和原水龍鄉祥寨村、偉寨村,街道辦事處駐堯人山社區;新設置的中和鎮轄原中和鎮、塘州鄉及原三洞鄉(除群力村外)和原水龍鄉(除祥寨村、偉寨村外),鎮政府駐中和村;新設置的周覃鎮轄原周覃鎮、廷牌鎮、恆豐鄉和原三洞鄉群力村,鎮政府駐新榮村;新設置的普安鎮轄原普安鎮、交梨鄉,鎮政府駐普屯村;新設置的大河鎮轄原大河鎮、豐樂鎮、合江鎮,鎮政府駐懷所村;新設置的都江鎮轄原都江鎮、打魚鄉、壩街鄉、巫不鄉、羊福鄉,鎮政府駐上江村;新設置的九阡鎮轄原九阡鎮、揚拱鄉,鎮政府駐九阡村。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6個鎮:三合街道、大河鎮、普安鎮、都江鎮、中和鎮、周覃鎮、九阡鎮。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