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低保救助資金絕不容“黑手”亂伸

報載,民政部不斷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建立起從部到省市縣的四級聯動快速響應機制,集中查處一批貪汙侵佔、虛報冒領、截留挪用、優親厚友等向低保救助資金“伸黑手”的違紀違法案件。6至9月,全國清退不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92.8萬戶、185萬人,新納入低保96.5萬戶、185.4萬人。同時,地方各級民政紀檢監察機構共立案160件,問責幹部182人。

農村低保是國家對農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兜底”之舉,是困難群眾的“救命錢”。但在一些地方,財政低保資金卻淪為“唐僧肉”,有的基層幹部濫用職權、弄虛作假,大搞“關係保”“人情保”“福利保”,致使不符低保條件者也吃低保,而真正有困難的群眾,則因各種原因“漏保”“脫保”,享受不到應有的權益。這不僅嚴重扭曲了低保政策,也大大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一個社會的文明及公平與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是,窮人能否獲得基本保障。近年媒體屢屢曝光的材料顯示,一些地方的農村低保政策變調走樣情況突出,個別手握“微權力”者通過騙取、侵吞、截留等方式掠奪群眾的“活命錢”,其手法方式不斷花樣翻新,群眾反應強烈,甚而引發民憤,其危害絕不容小覷。

一些地方出現低保亂象,原因諸多。除了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外,亦與監管不嚴、審查不力等因素有關。有的地方因扶貧力度加大,貧困戶脫貧了卻未及時退出低保,致使已不符條件者繼續享受低保。而有些脫保者則因家庭變故,如患重大疾病等又返貧,卻因基層幹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未及時將其納入低保。因此,要消除各種亂象,對低保對象就要實行動態化管理,建立良好的進退機制。

當然,關鍵還是要確保低保制度的規範化與公開透明運行。有的地方之所以低保亂象頻出,蓋因低保戶的認定與低保金髮放暗箱操作,由個別村幹部或基層領導一人說了算,村鄉究竟哪些人享受低保,群眾不知情更無權過問。因此,要根除這種現象,就需強化低保制度在基層的規範化運作,並輔之以剛性的透明公開機制。哪些人符合低保、哪些人該享低保,群眾心裡最清楚。公開透明是最好的監督和防腐劑,推進低保信息的公示不可或缺。

低保是惠及千百萬貧困民眾的“陽光”惠民政策,最容不得黑手與陰影介入。而要確保低保制度的正常實施,就須有完善的審核追責機制。對有瀆職行為或以權謀私者要嚴肅究責,對向低保金伸黑手者更要及時曝光,嚴厲打擊。只有築牢低保政策的安全監管網,才能充分釋放低保制度的公平正義。(閱 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