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進化”,是關乎存亡的大事

“結構調整是企業的一條命,而不是一頓飯。”

如今,中國家電企業們早已進化到更“高階”的生存狀態。這其中,誰走得最遠呢?

2019年9月發佈的“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100強排行榜”顯示:海信集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已超過833億元人民幣,超越TCL、美的等家電龍頭,在家電企業中排名第一。

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進化”,是關乎存亡的大事

什麼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不是海信連續15年蟬聯行業榜首的電視業務,而是智慧交通、光通信、精準醫療等多個高科技板塊。據《中外管理》瞭解:海信B2B產業規模已接近全部業務的三成,貢獻了企業利潤的半壁江山。

“時至今日,海信早已不再是50年前家喻戶曉的電視機生產企業,而已發展為一家業務綜合性的科技型公司。其中,1/3來自彩電,1/3來自白電,還有近1/3來自新開拓的智能交通、數字醫療、光通信等高新技術領域的B2B業務。”海信董事長周厚健表示,經過多年調整,海信逐漸從大眾熟知的家電產業,轉向“冷僻”的高科技板塊;從面對千家萬戶(B2C)轉向以企業、機構和政府為客戶(B2B)的市場。

那麼,海信是怎樣一步步“迭代”呢?

1

不佈局,就出局!產業結構調整是海信發展主線

在海信發展史上,產業結構調整是貫穿海信發展的一條主線。

“不佈局,就出局”,周厚健說。

一直以來,海信都把新產業的培育,當作生死攸關的大事。無論處在經濟週期的哪一個區間,海信總是對新的方向保持敏感。

海信選擇新產業遵循兩條鐵律:一要關係國計民生,二要掌握關鍵技術。周厚健表示:通過向產業高端轉型來實現經濟結構升級,對企業而言是最務實的做法。

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進化”,是關乎存亡的大事

1992年,35歲的周厚健出任青島電視機廠長,在跟蹤國際高新產業發展趨勢基礎上,提出了“發展電視,不唯電視;發展電子,不唯電子”的構想,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組建強大的“聯合艦隊”,正是這些新產業的發展壯大,為海信帶來了新增長點。

1999年,海信盯住主業做減法。為突出主業,主動砍掉即便是盈利的非主營業務,清晰了以電子為主的核心產業。

“從1990年代初我們經歷了幾次大的產業結構調整之後,刪繁就簡、在加法和減法中找到了最合適的產業佈局:以圖像處理技術為核心,向上延伸到光接入領域,解決帶寬問題,向下延伸到城市,最終形成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的萬物互聯的產業格局。”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表示,海信內部經常講,做企業沒有副業,都是主業,當成主業來做,就必須衝擊行業頂端。

2016年10月25日,海信首次正式推出海信B2B業務的品牌傳播語和視覺符號:Hisense to B with you,引發了高度關注。因為,這明確了走過47年發展的海信,進入產業轉型關鍵期的戰略方向。

談及海信的新產業架構規劃,海信高層一致強調:海信由B2C往B2B轉型,不是放棄B2C業務,而是在穩定發展B2C業務的同時,拓展B2B業務。也就是說,儘管兩個板塊涉及的範疇不同,但講究相關性原則。正是基於電視和顯示技術的研究積累,一步步延伸到海信的智能交通、醫療電子等。

2

鈍感力和定力,是“進化”的保障

無論是智能交通,亦或是光模塊產品,海信在行業內“進化”出優勢明顯的冠軍企業,無一例外,從基礎研究到打破國際壟斷,所用的時間都在10年左右。

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進化”,是關乎存亡的大事

在光通信領域,海信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堅持。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讓全球光通信行業突然盛極而衰,出現了大崩盤。整個行業談光色變,幾乎到了“誰碰誰死”的程度,也不止一位行業大佬勸海信要慎重、要遠離。但海信堅信光電轉換作為未來通信的核心力量,光通信技術一定不會被行業週期湮沒,毅然在2002年成立公司進入這個行業。如今,海信光模塊產業市場佔有率居全球第六,國內第一,其中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8年全球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50%以上。海信推出的5G無線光模塊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5G信號基站的建設,為5G信號的普及貢獻著力量。

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的進化,也伴隨著鈍感力和定力的支撐。早在互聯網產業剛剛起步的1998年,海信既已進入智能交通領域。從基礎研究做起,並逐漸突破,最終打破國際壟斷……開拓10年後,如今,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場佔有率已經連續9年國內第一,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於全國100多個城市,是國內智能交通領域擁有知識產權數量最多的企業。

在《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全國擁堵同比改善TOP10城市排名”中,前5座城市:濟南、石家莊、青島、西寧、煙臺,改善幅度最大的前四位都是海信網絡科技助力!從1998年開始耕耘,如今海信智能交通技術在治理城市擁堵方面已有絕對的優勢,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海信城市“雲腦”平臺,可將城市數據應用效率提升35%以上,大幅提升“智慧城市”的智能與便捷。

“越是在各種‘風口’勁吹之時,越需抖落浮誇的外相、向內而求,越需要重新認識“鈍感力”和定力的可貴。”賈少謙說。

3

技術孵化產業,5G時代如何打造下一個千億帝國?

“如果說,過去20多年,海信苦行僧般地專注於toB的業務轉型升級是一種磨礪,那今天的5G,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創造新的千億帝國的機會。機會來臨,有人等風,我們則是在尋光,風來可以從容不迫,光來卻只是一瞬。”周厚健期待海信在5G時代提前佈局,挺立潮頭。

2019年6月28日,海信聯合中國移動和煙臺毓璜頂醫院三方,實施了一場“3D+5G”的腎結石微創精準手術遠程直播。藉助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患者的病灶通過三維重建方式完整呈現出來,並通過5G網絡傳輸,實時把高清手術圖像傳到1公里之外的近百位專家面前,共享手術信息。

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進化”,是關乎存亡的大事

據透露,這次直播的網速達到了200MB/秒,手術畫面流暢,甚至連微小的血管都能清晰地三維呈現出來。而這樣的手術,海信今年已經實施過多場。

另外,5G技術能支持1平方公里內的100萬臺設備以100MB/秒的平均傳輸速度接入網絡,由此,依託於5G+AI+IoT技術的“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時代”,在加速到來。

據艾瑞諮詢數據:2022年全球消費級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將達到1.55萬億美元,摺合10萬億人民幣,華為、百度、阿里都在加碼AIoT的投資,爭奪家庭AIOT的入口。

但海信認為,隨著AIoT的發展,入口將不再限於語音、智能音箱等,電視行業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電視大屏獨具的顯示優勢,決定了它必將扮演AIoT時代的重要角色,成為家庭AIoT的最重要的入口,相比互聯網企業缺乏龐大數量的硬件支撐,海信旗下產品眾多,具備難得的智能家電、通訊、智慧家居等全智慧產業鏈的優勢。

面對未來數萬億規模的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和光通信產業,以在城市智慧交通領域20%的市場佔有率,和海信在醫療產業、光通信領域的世界領先水平,未來,海信的不斷壯大,定將再造另一個新的千億級帝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