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的金融風險課

陶鳳

10月21日晚,杭州警方公告稱,51信用卡被突擊調查原因在於其委託的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涉嫌尋釁滋事。

10月22日,51信用卡創始人孫海濤在個人微博上就公司被查發聲並致歉。孫海濤表示,調查風波主要是因為公司管理不完善,尤其是對合作公司的培訓和監督不夠,導致在對借款人聯絡溝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過激的行為,給個別借款人造成了傷害,在後續經營活動中,進一步落實各項風控措施。

頂著明星上市公司光環,轉型積極業績耀眼。成立七年,被查前的51信用卡看上去風光無限,問題也藏在風光中。細看51信用卡的業務構成不難發現,信貸撮合及服務雖然收入有所下降但放貸業務量有增無減,該業務仍是其主要的盈利業務,佔比近六成。這就不難解釋在各大投訴平臺上,公司旗下產品涉嫌高利貸、暴力催收、高額服務費的投訴量為何居高不下。

以互聯網科技之名,行民間借貸之實。這是眼下很多互金公司生存現狀的真實寫照,即便是明星上市公司,在天使和魔鬼之間的切換不過一夜間。背離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每一個玩家都在上演在線搏殺,被查的51信用卡又一次拋出了金融科技公司轉型突圍的難題。

P2P一堂堂生動的“風險課”沒白上,老百姓發筆意外之財的僥倖心理確實在收,但一時資金週轉不靈的“剛需”還在,借新債還舊債老賴們也潛伏其中,沒有償還能力的貸款人更不佔少數,層層加槓桿,現金貸業務違約概率極大。

高收益理財時代表面告一個段落,高息借貸的灰色市場依然在肆意蔓延。借款App大多數都是讓借款人籠統授權,包括同意提取通訊錄、同意把個人信息用於其他第三方商業合作等。普通百姓自然防不勝防,稀裡糊塗授權便留下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隱患。

被查的51信用卡不是第一家,但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家。“放高炮”、“714”都是前車之鑑。高息借貸常伴隨惡意催收,不僅給借款人帶來精神壓力甚至造成生命危險,也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和社會穩定。

這是金融強監管不能有絲毫鬆懈的原因。過去幾年,互金公司在全行業的整治中間接實現自我救贖。國家層面互金公司轉型方案呼之欲出,隨著政策的逐步落地與明朗,加速了中小型平臺以及業務合規存在漏洞的平臺陸續退出,魚龍混雜的線上個人信貸市場進一步整合。

就在51信用卡被查的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文嚴懲非法放貸。今年上半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佈了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對網絡運營者在用戶數據收集、數據處理使用、數據安全監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40條細化的準則要求。目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徵信工作已經開始,未來將逐步實現互聯網金融徵信信息共享,也會納入央行徵信中心,與銀行信用體系鏈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