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新中国成立以来,钦州以统筹协调发展为制胜要诀,以打造城乡生产共同体、消费共同体、投资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生态共同体为目标,探索推动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系列改革,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文化等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组合,在大踏步向前发展中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城乡一体皆入画,产城融合满眼春,打开钦州的全景镜头,一座开放包容、连接东西、贯通南北、产业高端、物流天下、县域发达、人民幸福的魅力新城正以昂扬奋进新姿迈向新征程。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美景如画园博园 韦嘉铭 摄

一首产业协奏曲振奋人心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出炉;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揭牌运行……近期钦州喜事连连。

“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心无旁骛干事业,集中精力谋发展,实现黄金时期黄金作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总指挥部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革冰一席话掷地有声,吹响了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

实现黄金时期黄金作为,需要县域经济与临港经济齐头并进、双向发力。我市坚持区域协调一盘棋,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壮大工程、提升工程和高新产业培育工程等“十指联弹”,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县域中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奏响城乡产业协奏曲。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浦北县龙门风电场

走进国投浦北龙门风电场一期工程现场,只见四周群山连绵起伏,峰峦化绿浪,山涧云雾绕,与一座座耸立于峰顶上的白色风车,构成了寿乡浦北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是广西北部湾沿海首个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也是我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项目首台机组于2018年顺利并网并发电,目前全市已投产及在建装机总容量40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能力200亿千瓦时。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 陆屋机电产业小镇全景 姜黎明 摄

镜头转向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区,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企业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流水作业线上铆足干劲,加紧生产。

陆屋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链接北部湾港口群,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合理控制产业类型,聚焦特色产业,重点探索机电、卫浴产业的发展模式,吸引了不少企业抢滩入驻。“选择陆屋或城里区别不大,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越南、老挝、巴基斯坦等国,从这里到钦州港也就一个多小时,非常方便。”入驻园区的凯嘉利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昌勤说道。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放眼钦州,产业百花齐放,“油、煤、气”三头并进的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已然形成,以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华谊、浙江桐昆、浙江恒逸等龙头企业落户钦州;中石油一期千万吨炼油、国投燃煤电厂一二期、中粮180万吨大豆加工、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中船钦州大型修造船基地一期等重大标志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卓能科技新能源电池系统一期日产100万颗锂电池生产线、浦北高迈年产5万辆新能源重型卡车动力电池、绿传新能源传动系统等配套项目陆续建成;中船一期2万吨造船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恒源新能源年产15万套电动物流汽车零部件项目等紧锣密鼓加快开工建设……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数据显示,1994年撤地设市时,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仅70.1亿元,人均GDP2368元,财政收入3.91亿元,工业总产值3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25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人均GDP达到3.9万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1%。

一条社会发展红线贯穿始终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钦州正在加速奔跑,城乡发展同步、服务同质、管理同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条社会发展红线贯穿始终。

从“粉笔头”到“互联网”,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市教育发展,是钦州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鲜明注脚。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八大重点工程,深入推进主城区“入学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十三五”以来,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19所、新增学位2.1万个;建成钦州市、灵山县、浦北县三大职业教育中心;北部湾大学获批设立;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市高新区实验学校、市十三中、市十六中、市文实中学等一批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引进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京华国际艺术双语学校来钦办学……全市教育资源有效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教育公平持续改善,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完善。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如今,我市实现市内看病“一卡通”,全市三级医院6家(综合医院3家、中医医院2家、妇幼保健院1家),镇卫生院59家,政府办村卫生室959家,其中“三甲”医院4家。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服务群众文化需求的水平明显提高。我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57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947个,农家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体育中心、千年古陶城、园博园、刘永福纪念馆等重大文化体育场馆建成投入使用。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钦州园博园

行走钦州大地,你会感受到,在这里,城乡基本实现“无缝对接”;在这里,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公共服务和便利生活。

街日,灵山县武利镇青云街上吆喝声、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街边林立的铺面百货齐全,购销繁忙。“以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赚不到几个钱,买点东西还得走半天。现在务工购物、银行取钱,在家门口就可以,家里盖了楼房,还买了车子。”从最初的无处挣钱、买生活用品也要跑远路,到今天的家门口即可实现务工和购物,让现在从事电商销售木苗的黄铭正很是满意。

一幅民生幸福图催人奋进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乡一体化大环境下,农村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城市也不是完全脱离农村的城市。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

钦州公交无疑是我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先锋军。今年1月,钦州港城公交一体化正式开通,100辆新能源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覆盖港城之间的全部道路。1977年,我市仅开通钦州至茅岭、钦州至大垌2条线路。如今覆盖面不断扩大、多条线路交错,截至今年8月,我市在运营的公交线路共45条,其中,主城区常规公交线路18条、港城公交线路10条、定制公交线路14条以及城乡公交线路3条。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以一体化交通拓展城市圈,打破城乡壁垒;坚持每年组织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解决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农村居民低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脱贫攻坚取得实效,贫困发生率降至2.16%;深入推进“美丽钦州”乡村建设,实现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城乡供电全面并网,通讯、广电网络覆盖面扩大……

我市聚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发展空间,促进资源要素流动,努力构建和谐共生的城乡关系和城乡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 陈华倩 摄

举措有力,成效明显,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分别达到33488元、12816元,比2011年的19248元、6167元分别增长了74%、107.8%,年均增长8.2%、11%;比

1994年的4030元、1231元分别增长了7.3倍、9.4倍。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潮起海天阔,扬帆奋进时。

迈进新时代,一幅城乡融合、比翼齐飞、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获得感、美美幸福感、稳稳安全感的钦州新图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文字来源丨融媒体记者 李艳晔

校对丨梁文辉

审核丨罗立彬

壮丽70年▪钦州篇②:城乡统筹,思变嬗变无处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